《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根據《財訊》報導,雖然經營彩券16年來,黃志宜自己只中過5000元,但因握過近500位頭彩得主的手,而有「百億黃金右手」美譽。接受《財訊》採訪時他大方將4大中獎祕訣分享讀者。 1.大樂透新春大加
根據《財訊》報導,2023年預期將是經濟衰退的1年,但歷史上,這也會是創新加速推進的時代。最近舉行的CES大展顯示,電動車和AI的發展,將會把科技帶向全新境界。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4G、智
根據《財訊》報導,虎年股票、債券、加密幣三殺,散戶也經歷了暴衝到急墜的大震盪。哪些股票是散戶最愛?台股的大戶、散戶籌碼消長,可以聞到風向的轉變。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股價在2022年大跌近7成,市值
根據《財訊》報導,2021年整體稅收的實徵金額,再次大幅超標4950億元。企業繳稅貢獻超標稅額75%。是哪些企業大戶抖內6000元現金大紅包給民眾呢? 府院決議將2021年超標(指超過預算編列金
兔年到來,資產該如何重新配置?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以「穩中求勝理財術」為題,解析新年度的理財方向,同時分享主持人蔡尚樺及藝人嚴立婷最新的理財規畫。 根據《財訊》報導指出,疫後復甦帶來多年未見的
房價寸土寸金的豪宅總有一群追捧者,新出爐的豪宅榜單戶總價最高達13億元。他們資產配置的需求遠大於居住的需求,門禁森嚴的豪宅大門背後,有著一般人不知道的神祕國度。 《財訊》每年都會揭露六都新十大豪
遊牧民歷經年輕時卡奴、壯年時社畜的日子,現在是超級散戶,身價數百億韓元。不過,他認為,愈是經常投資股票的人,愈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可以暫時冷卻因投資一頭熱的腦袋。 根據《財訊》報導,韓國201
蘇恒賢與友人在中國柴達木盆地,擁有栽種面積最大、施以有機農肥的枸杞田;他為此創立摩奇坊切入包裝食品市場,是一位台商希望扭轉台灣食安形象的創業故事。 根據《財訊》報導,位於「世界屋脊」之稱的青康藏
風青董事長陳福得10年前在市場上跌了一大跤,讓他差點站不起來,而今研發出世界少有的完全絕緣線,切進新能源領域,他準備再度高飛。 一家資本額4億元的漆包線小廠風青實業,如何讓比亞迪、華為紛紛找上門
和碩在代工手機出貨較少,且傳聞沒有取得新增手機訂單的利空下,股價卻悄悄轉強。從籌碼的角度來看,發現籌碼集中比率提高,顯示主力買盤力道愈來愈強。 根據《財訊》報導,2022年蘋果高階手機賣得比平價
過去4年,華為祕密布局,透過投資半導體設備,成立合資公司,取得半導體設備技術,試圖繞過美國實體清單限制,美中科技戰將再次升溫。 根據《財訊》報導,過去4年,中國半導體廠福建晉華因為美國制裁而一度
手機、PC等系統廠目前全力清倉,影響IC設計和晶圓代工庫存去化速度,短期風暴難免,但2023年下半年後有望回到成長軌道上。 根據《財訊》報導,12月底,一則「台積電十大客戶齊砍單」的新聞標題,再
根據《財訊》報導,1936年成立的中美製藥,是台灣最老字號的本土藥廠,一路見證產業發展;如今第4代姊弟檔正式接班,勇於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也計畫朝IPO邁進。 「那時候,我語重心長地跟弟弟說,你回
2022年台股漲幅前10名排行,雷虎以148%名列第8。然而,投資人必須深究,雷虎是真的靠無人機轉型成功了,抑或只是一場軍工話題的追捧而已? 根據《財訊》報導,在軍工題材持續發酵下,2022年8
2022年可說台灣醫療數位化元年,四大醫療法規鬆綁之後,「未來醫院」的輪廓愈來愈清晰。在台灣強大科技力的串聯下,「未來醫院」將集軟硬體、數據、服務於一體,不僅可大幅提升服務品質,整個醫療行為也開始「去
台股在過去一年空頭震撼教育下,許多股市小白都紛紛發表畢業文。當初靠著瘋狗流一波賺翻天的「孝廉幫」,有抵擋住這一波的空頭走勢嗎?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以「少年股神求生記」為題,揭開「孝廉幫」暴賺百倍密碼
大肚山下,是台灣機械的黃金長廊,也是未來的「全球智慧機械之都」。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串聯起中部地區企業領袖,積極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財訊》雙週刊與該基金會合作推出報導,為讀者揭開一向低調的產業隱形冠軍
飛馬科技風險投資公司,近年來竄起成為矽谷創投圈的前3大創投。創辦人安尼士把眼光延伸到亞洲,正在積極爭取與台灣中大型企業合作的機會。 根據《財訊》報導,成立11年的飛馬科技風險投資公司(Pegas
王永慶逝世近15年,家族爭產案在國內部分好不容易完成和解,卻因英國樞密院近期的一紙判決,可能展開總價值高達千億元的龐大海外資產分配談判。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規模最大的家族爭產案,即將重啟新篇
近來摩根大通與台灣摩根士丹利兩特殊外資券商,無懼來自公司派7000張的賣壓,反而大買榮剛,讓榮剛股價挑戰10年高點,未來股價走勢值得關注。 根據《財訊》報導,在12月的台股行情中,鋼鐵類股股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