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作家與財經節目主持人,分析經濟、投資、生活理財、國際政經與各種商業議題,有獨到見解。專為客戶提供精闢觀點解析,訊息很便宜,觀點很珍貴,要顛覆你對世界的想像,用更寬廣的角度帶你一窺投資的奧秘。
近期,聯準會利率決策出爐,一如市場預期升息1碼,並暗示六月可能暫停升息。不過,停止升息不代表降息,鮑爾的態度是,維持基準利率在5~5.25%,觀察下半年通膨下行情況,再考慮是否要做政策調整。
隨著銀行問題連環爆,市場越加擔憂2023年是否會發生系統性風險,近期,商辦空置率的問題漸漸浮現。
2023年至今,股房資產兩樣情,全球股市持續反彈,房市卻完全急凍,歐美房價甚至已見頂下彎。
隨著美股Q4財報逐步公布,裁員潮的消息也不斷釋出,不過多數發布裁員訊息的科技股,股價表現更傾向利空測底,壞消息公布出來,股價甚至噴出。
按照基期效應,今年美國進入衰退已無法避免,問題是,衰退程度將取決於勞動力市場強弱。
疫情後,各國都在打造半導體供應鏈,全球有40座晶圓廠正在興建中,美國與歐洲各四家,南韓與日本各五家,中國大陸與台灣各十家,新加坡則有一家。看得出來,即便歐美欲打造自身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產能有很大部分仍是由亞洲經濟體供應。
市場經歷40年來緊縮力度最強的升息周期,聯準會當前縮表速度已達每月950億美元,資產下滑來到2,200億美元,遠超過上一輪量縮的絕對規模,即便股市未形成系統性風險,第四季以來,美債流動性已經嚴重惡化,幾乎處於崩潰邊緣。
第三季過去,全球資產慘不忍睹,尤其在九月份下殺力道頗大,道瓊九月跌幅8.84%、標普9.34%、那指10.5%、費半13.85%,不過,即便美股重跌,至少美元還在強勢格局,對國際資本具吸引力,但對新興市場來說,就不只是景氣面的賣壓,更有外資大舉匯出的壓力。
壽險業危機重重,根據金管會近期公布資料,一共有七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3%,其中南山人壽淨值甚至已轉為負值,壽險龍頭國壽淨值比也僅剩2.6%,觸及金管會紅線。
隨著全球央行周登場,10年期美債殖利率正式飆破六月份高點,來到3.5%,也創了過去11年來新高,過去十年,全球央行面對市場消費薄弱,被迫維持寬鬆政策刺激經濟,保持低利率水準,如今為了壓抑當前通膨問題,居然已經回到11年前的利率水平。
近期金融指數表現強勢,領先大盤站上季線,許多銀行股甚至已站上所有中長期均線,保持強勢多頭。不過,金融股並非檔檔表現都好,也有許多個股在除息後遲遲無法填息,下半年如果還想加碼,就要搞清楚不同金融股所處的基期。
近期傳出大陸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宣布降價一成,雖然成熟製程成為紅海市場是遲早的事,但在2022下半年就發生,顯示全球晶片庫存已經過高。
今年年中以來,台股頻頻破低,但這波外資賣壓,反倒沒有像三月到四月那般大,六月以來台股下殺,主要來自內資融資斷頭,散戶人踩人導致,綜觀櫃買指數,目前跌幅已接近三成,遠遠大於加權指數,過去三年,內資買盤似乎有所鬆動。
金融股除息秀下半年逐步登場,不過,隨著全球資產價格大跌與景氣走疲,下半年能否成功填息,也成為問號。
最近,美國勞工部公布了5月非農就業數據,非農就業數據升高至39萬人,遠遠優於市場預期的32.5萬人,失業率也保持在3.6%,持續保持充分就業,不過,如此亮麗的就業表現,美股卻在公告數據當天,應聲重挫,對股市來說,優秀的就業數據,反而是壞消息。
華爾街原預估網飛在第一季訂閱人數,還會增長273萬,結果居然減少了20萬,極大的反差數據,讓市場猜測,本波訂閱經濟的紅利是否已完全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