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你沒有錯過任何訊息!
💰 訂一年就送$200 💰
數位訂閱加碼送!心動搶購趁現在
▶ Uber / Uber Eats 抵用券 等你拿 ◀
訂經濟、讀新聞、享美食、搭 Uber
生活需求一次滿足!
不要踮著腳尖把所有的愛都給別人,幸福,就是豐富自己變的更閃亮,要為下個日常儲備隨時再戰的正能量!
我的父母早婚,走上了學者一途,途中他們得到機會,獲得了可以遠赴德國的獎學金,我們一家三口便隻身前往德國。我的父母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到韓國,爾後,我一個人獨自留在德國,完成高中與大學的學業。父母結束留學生涯回到韓國的時候,他們身邊的財產並不多,幾乎是以40歲出頭、身無分文的狀態下重新開始。他們當年的處境,相比我這個30歲末段班就退休的兒子,可謂是大相逕庭。
例如,「股五債五的投資組合,有90%的成功率,可以讓退休金夠用30年不會用光」,也就是如果運氣不好,退休生活中正好遇上經濟大蕭條,也有可能人還沒上天堂,退休金已經提前燒光。雖然失敗的機率只有10%,但也不是100%保證。
編按:作者早在大學三年級時就開始進行投資,在歷經賠光、重新投入股市後,發現集中投資「一年有機會漲三倍的小型股」,不僅一開始的資金少、最適合小資,也最有機會一口氣資產翻倍。作者挑中了一支暴賺股,在一年半
2024年還沒過完,台股總開戶人數就突破1200萬人,等於有一半的國人有證券戶,然而行情看漲時,怕買在高點,更怕買了之後遇到崩盤和股災……,在市場中真正獲利的交易者,可能只有10%不到。學會挑出一年漲三倍的小型股,最適合一開始資金不多的小資族,從10萬開始,讓資產翻倍放大到50萬、100萬、1000萬!
曾經有位讀者來問我,兄姐來建議一起給父母孝親費,可是現在自己孩子正是花錢的時候,又想要存買房的基金,該不該因為手足的壓力一起給?可以和父母談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財務方面的困難?如果不是有困難,基本上就是個人孝親心意。
有次去南部拜訪舅媽,她在感情好的舅舅離世後,兩、三年才慢慢恢復,她說現在過得很快樂,每週幾天到社區的樂齡學習中心上課,舅媽說一天只要 30 元,連午餐也包辦。舅媽還說,她也常會自己去走嘉油鐵馬道(中油舊鐵道自行車道)。
當父母年老時,寧願花錢請看護,也要慎重不要回家當看護,這是真實的考驗,不是人人都能夠獨自挺過單獨面對失智長輩不受控、或是長輩長期臥床的的黑暗歲月而從不氣餒。漫漫歲月,等走過之後,已經過了沒有自我的好幾年。
假設是 25 歲開始工作、65 歲退休,而退休年齡要用最悲觀的(需要花最多錢的)長命百歲來估計,可以有 40 年的時間來為 35 年的退休生活準備,但是看辦公室的理財實況,大家都怎樣運用這段其實不算短的時光?
編按:66歲林女士只要存到一點錢,就慢慢買進房地產,累積資產。不知不覺間,她也到了退休的年紀,幸好她的退休生活,不需要為錢煩惱。但是飆漲的房價加上崩跌的利率,不管是銀行利息,還是房屋租金,報酬率都相繼
相對動能對於提高年均複合成長率非常有效,而且會告訴我們「該買什麼」。這個世界上,我們能夠投資的標的非常多,我們有幾萬支股票和幾千檔ETF 可以挑選, 因此必定會苦惱該買什麼比較好。而相對動能這種投資策略,投資的是近期漲幅最高的資產。
剛開始在半導體公司工作的時候,身為一個新鮮人,不僅做任何事情都戰戰兢兢,更是抱持著隨時向前輩請益的態度,希望能夠少出錯、多成就,更重要是在未來的職場上面期待可以快速成長、獨當一面。
很多認識我的人,都以為我是學財務背景起家的,後來知道我大學唸的是理工相關科系,都覺得挺訝異,然後問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念理工?我說,因為我是男的啊?
她的心魔,我也有啊!像是現金太多、債券太少。克莉絲汀說,知道持有太多現金無法對抗通膨,但是那好像是她戒不掉、讓她安心的奢侈品。改變理財的習慣不容易,誠實地面對心魔,決定哪些理財習慣是你有本錢買單的奢侈品,而哪些奢侈品你已經沒有夠多的10年可以養得起。
即便是在挖苦一個人的容貌、年齡、工作表現等方面,如果沒有惡意的話,你還是可以展現幽默感並笑著回應。只不過,如果對方很明顯的是在惡意嘲諷的話,真的很難保持笑容和幽默的心情。
C小姐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大型建設公司工作,今年邁入第七年了。她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因為工作符合自己的期望,有幸被分配到適當的部門,為當地振興發展做出貢獻。 唯一困擾C小姐的人,就是她的直屬上司D課長。雖然乍看之下D課長是個個性溫和的人,但是實際上卻是喜怒無常,常常會突然發脾氣遷怒他人,還會言語挑釁。
編按:歷經7年「被退休」的第三人生,作者開了部落格、成為暢銷書作者,她的初衷原本是擔心錢不夠養老,卻意外成為退休規劃的講師。隨著應邀演講和看到網友們的提問,比起「怎麼做才對」,她更想分享自己過往「做錯
2021 年開始定期定額指數化投資,我也在第一本書中傾向建議指數化投資,終於到了這次不是被市場的氛圍影響。所以,到了2023 年,好幾支高股息ETF 因為納入到AI 話題的股票而狂漲50%以上,我沒有跟隨市場。這除了是退休後閱讀累積出來的堅定,也因為驚覺到:「我還有多少個10 年可以和自己對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