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著藝術的腳步,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希望提供給台灣社會想認識藝術、知道國內外藝術大事的朋友,一個最完善的新聞媒體頻道、資訊分享平台!推動藝術生活化,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受到美的澆灌。
北師美術館延續過往對臺灣歷史與藝術的高度關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在地實驗與高雄市電影館協辦,將於2023年5月6日至7月2日推出「無法離開的人」展覽。本展從陳芯宜導演的同名VR作品出發,打造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同時從作品的內容與技術面切入,輻射出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與當代影像產製工作方法的探索。
「人生如果畫上格子,就只能寫字嗎?」每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都會被套上各種框架,你是否曾意識到它們的存在?是否曾因這些畫好的格子而感到束縛?又是否曾在心中燃起一股「衝破常軌」的勇氣?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跳出格子吧!機器X材料X藝術超展開》,邀你一起掙脫框架,親眼見證即使是冷冰冰、硬梆梆的機器與材料,都能展開一場充滿創新的顛覆之旅!
明日製作所攜手東信、花樹研究所(AMKK),邀請日本藝術家東信(Azuma Makoto)來台,於大直新商場「NOKE忠泰樂生活」展出藝術家首場台灣個展《繁花.時敘》。
台灣最大的古董藝術博覽會─「2023台北文華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12日至15日「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藝術展廳盛大登場!集結台灣二十餘家頂尖古董業者共同參與,重磅推出博物館等級精品,包含「中國古董字畫」、「亞洲佛教藝術」、「宮廷雅器」、「收藏茶、沉香」等,帶來精采絕倫的藝術珍藏,也是本年度必看的大展。
藝星藝術首次邀請韓國藝術家Haru K於4/27-6/25展出「親愛的 我把食物變大了」創作個展。以食物風景為主題的Haru K透過創作提供現代人一種全新的享樂美感,邀請各位觀眾在藝術裡「吃盡人間美味,閱盡人間美色」。
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尚在興建、籌備中,為讓社會大眾提早認識美術館,已於4月15日階段性先行開放戶外園區、一樓藝術街坊及圓頂藝術空間等場域,除三週假日安排特別限定活動外,亦同時邀集策展人及創作者以「參與及共創」為題,策辦創作者進駐及展演計畫,建立觀眾並為日後開館暖身。
榮獲全球藝術品交易平台Artprice評鑑為當今最暢銷的法國雕塑藝術家-理查.奧林斯基(Richard Orlinski),致力將藝術融入生活並貼近人群,期許藝術不設界線,能為各種不同階層與年齡的大眾所欣賞和喜愛,讓更多的人願意接觸藝術而實現藝術大眾化。
金黃圓潤的蛋黃,不僅提供生命所需的重要養分;對於林佳鴻而言,更是貫穿其近年創作生涯的重要元素。身兼藝術家與教職身分,任教於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林佳鴻,推出近年來持續發展的一系列油畫創作──《蛋圓如此》。
20世紀以降,現代主義浪潮讓寫實主義與視覺再現的傳統逐漸式微,特別是形式主義理論提及,藝術作品的意義不僅在於形式本身,更在於藝術形式的歷史承接性與革新的意義。但對於楊北辰(1970-)而言,過於執著文本的更新,正是讓形式流於「為了標新而立異」的窘境。
由FNG-ART呈獻,3月18日至29日期間,在中正紀念堂展出了兩位菲律賓當代藝術家:Blic Pinas及Rene Cuvos的作品。從創作者的名字出發,聯展命名為《RE峇BLIC》。
黃土水創作能量與熱量100年後再次復活了!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籌備已久的「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將於25日開幕,這是過去將近100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盛大的個展,展出藝術家37件經典作品及重要文獻資料。
「但義人的途徑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展場入口處引述聖經箴言第4章18節一段經文,就像潘元石無私奉獻,將教育、文化平權和文化推廣作為他一生的志業,選擇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一路以來彷彿有著無形的力量向前推進,做鹽也做光。不僅點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簡稱北美館兒藝中心)於3月4日(六)起,推出第二波教育計畫「跟你說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後」。
2022年2月24日,一場令世界感到不安的軍事行動展開。自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發表電視演說,宣告將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已歷時整整一年。
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妮可.芙麗茲(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麥斯米蘭.雷澤(Maximilian Letze)作為共同策展人策畫之「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自2月18日至6月4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YANG ARTS洋藝術空間(下簡稱YANG ARTS)位於大安區仁愛路一處,在一棟由紅磚推砌而成的大廈一樓,簇擁著樹木與高樓建物,於鬧區中忽悠一得靜謐。
台灣的高等教育中,專業於藝術創作的院系大約有二十所。其中東海大學美術系(東海美術),一直都是傳承最悠久的指標重鎮。2023年元旦伊始,東海美術於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發表了第40屆的師生美展/系展《皆》。透過一系列徵件/評選/策展,展示出了該系六大類別的教學成果。
2020年宣布閉館整修的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 NPG),在歷經三年的工程後,今年6/22即將重新開館。
「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在睽違23年後回到起源地──台北,於2023/2/5至2/19正式展開,今年共規劃4大展區(2月1日至2月4日光、源、未來展區搶先試營運)、1座主燈、6座副燈,同時串連台北12個行政燈區
2022-2023跨年檔期,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集結藝術家江賢二、建築師林友寒、服裝設計師周裕穎,三位來自不同世代、專業領域的創作者,推出聯展-《無名的繆思 INVISIBLE MUSE》。除了展現跨界交流的藝術能量,展覽也由非典型的媒材出發,帶領觀者重新深掘潛藏於日常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