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智慧機械雲 開創產業新商模

智慧機械雲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解決產業設備通訊及後端整合時間問題,快速走向智慧製造。工研院/提供
智慧機械雲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解決產業設備通訊及後端整合時間問題,快速走向智慧製造。工研院/提供

本文共1578字

經濟日報 張萬坤、王培寧

雲端平台目前已成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必備要件。根據iKala與IDC合作的《2022產業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台灣公有雲市場產值預計從2020年的8.83億美元,成長至2025年的27.82億美元。雲端服務近年在重視系統整合的自動化市場亦漸成趨勢,對製造業來說,雲端服務具有低維護成本、隨時可取得下載、彈性安裝以及易於使用的優勢,使用者在此服務模式下有更大空間提高設備的稼動率與其投資報酬率。

台灣過去幾年積極投入智慧製造的研發,由資通訊領域之聯網與資料處理平台切入,建立工業資通訊業者於產業專用設備與智慧管理之根基,提供智慧機上盒(SMB),以及公版聯網平台等工具,來降低製造業者導入應用所需的聯網、資料處理與共通性分析應用軟體的部署時間。

然而,在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台灣機械設備系統業者方面,仍然缺乏軟體橫向連結與整合。

因此,打造滿足國內各類機械設備系統領域應用程式與服務發展之雲端平台,並且促成國內形成產業服務供應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經濟部技術處長期推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發展,協助業者進行產線數位轉型、提高市場競爭力。自2019年開始以科技專案「智慧機械雲計畫」支持研發法人與產業,已協助國內許多業者轉型並開拓新的服務模式。

智慧機械雲定義SMB的標準執行環境,使不同單位開發的智能化軟體可以協同共存,並導入國際標準通訊介面與資訊模型技術,協助產業加速接軌國際市場。同時也建立全世界第一個專為機械產業設計的軟體市集,就像是手機上的應用程式軟體市集(App Store),建立雲端應用服務的標準化開發、上架、訂閱、銷售機制,簡化軟體開發、售後服務、系統維護流程。

目前App Store上已累積超過200個包含五大產業(金屬加工、金屬成型、電子、橡塑膠、紡織)的軟體,其應用領域涵蓋資料蒐集、數據分析、設計開發等通用性與專業性軟體,已幫助超過1,500位會員廠商透過軟體整合快速提供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以數位加值服務提升產業競爭力。

台灣產業在機械領域長期缺乏資通訊人才的情況下,透過智慧機械雲平台結合五大產業,讓五大產業的系統整合商有軟體市集或軟體倉庫挑選適用軟體,快速整合以提供最佳的完整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中小企業也可透過智慧機械雲解決生產問題,讓機械雲成為最佳的生產與製造顧問以及交流平台。

智慧機械雲平台已培育58家跨產業設備業者及系統整合商(SI)協助複製擴散,包含金屬加工的設備業者提供系統整合服務,結合智慧機械雲標準執行環境並上架利基型應用程式到店中店,達成軟體共用優勢,促成超過20家終端使用者使用該公司智慧機上盒,共導入超過300台設備連線,推動加速數位轉型的成功案例。

另外,橡塑膠產業、電子產業、紡織產業等設備業者也可以利用機械雲平台上的各種軟體整合,加速提供終端廠商最適性的完整解決方案,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掌握交期、提升產品可靠度與品質的新商業服務模式。

除促業者導入智慧機械雲平台,在科技專案支持下亦衍生成立新創公司佳研智聯,並獲得研華科技與大肚山產創基金會投資。佳研智聯結合研華科技的雲端戰情服務、能源監控等服務及中華電信5G專網等能量,搭配工研院的智慧加值軟體,建立智慧製造垂直應用方案,共同發展跨國、跨域服務,並藉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平台,引領國內智慧機械產業布局包含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產官聯手搶攻亞太地區智慧製造市場。

(作者時任經濟部技術處智慧設備暨系統雲端加值服務技術開發計畫成員)

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技術處整合法人研究機構、產業界、學術界之研發能量與軟實力,促成國家創新系統成員間的科技創新連結,於智慧科技、綠能科技、製造精進、民生福祉、服務創新等領域,開發具前瞻性、關鍵性及跨領域之產業技術,並將研發成果多元移轉落實產業界應用,促進創新研發成果走向產業化與國際化,以厚實產業技術能量,提升產業創新效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泥超級電池廠拚Q3投產
下一篇
海運三雄除息 台股迎活水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