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2字
「擋到小喵的路了,請借過嘛!5號桌客人,你的餐點到了喔!」這是目前在不少台灣餐廳裡上班的新面孔。他們不是真人,而是具有送餐功能的服務生「機器人」。
近年,送餐機器人大舉進入台灣餐飲市場,不少業者看準時機搶進服務機器人代理業務。甲電科技與禾煜科技所代理的服務型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服務型機器人市占率最高的兩家公司,他們的產品已在許多大型連鎖餐廳,像是王品、鼎泰豐,甚至量販店家樂福等上線使用。
業者預估,未來台灣服務型機器人市值可達10億元。現在走進餐廳、飯店、KTV或醫療場所,已可見到不少執勤中的服務機器人。
「有些婚宴廣場,開出1小時500元的價碼,還是找不到人,」甲電科技總經理任介卿說,現在很多人進餐廳根本找不到人帶位,尤其是在用餐高峰時間,前台完全看不到服務員。
餐飲業如此,旅宿業缺人狀況更是超乎想像。禾煜科技技術長梁萬宇表示,去年就有一位客戶希望在全省十幾個店點裝機,尤其希望宜蘭、花蓮、台東先裝,他好奇為何要先裝東部而不是北部,原來是那三個店點完全找不到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台已經上工的服務型機器人,多由陸企產製。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主任蔡明宏指出,國內目前80%是進口機器人,台灣本土品牌約僅占20%。主因是中國大陸發展服務機器人時間早、成本低,價格甚至還比台廠機器人便宜到超過一半。
梁萬宇分析,目前一台陸製機器人的成本大約30萬元,但要有足夠的利潤才能養團隊,原廠也需有足夠的利潤才能做研發。
任介卿表示,未來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不止於人形模樣,而是為了各種適應環境的應用,任何型態都有可能,台廠不論是系統整合或是軟、硬體二次開發都相當有機會。
業者舉例,服務型機器人的應用場域相當多元,包括在餐廳可運送食材,送餐或回收餐盤,一台送餐機器人可以負擔三到四人的工作;殯葬業機器人可以領著家屬到特定塔位,還能邊走邊唱佛經、聖歌,緩解人力不足的難題;接待機器人不只有迎賓、帶位,還可以導覽;醫院機器人則可幫忙掛號,建議動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