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74字
中國大陸太陽能市場削價競爭告一段落,近期包括隆基綠能、晶澳、天合光能等大陸太陽能巨頭已停止「內卷」,讓原先「殺很大」的電池模組報價逐步止跌回升。
大陸現為全球太陽能最大生產地,具絕對議價權。隨陸企停止殺價,全球市況有望隨之邁向正軌,元晶(6443)、茂迪(6244)、聯合再生(3576)等台廠同步鬆一口氣,獲得合理的獲利空間。
業界人士分析,過往陸企一直是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價格破壞者」,透過「殺到見骨」的策略在全球各地攻城掠地,讓台灣、歐洲、日本、美國等地太陽能廠苦不堪言。如今,過度競爭最終反蝕到陸企本身,因此開始出現「反內卷」的趨勢,也讓太陽能價格總算見到止跌反彈。
近期包括隆基、晶澳、天合光能等大陸太陽能巨頭均對外釋出「不再砍價,並且要調高產品報價」的訊息,引發關注。隆基主管接受陸媒採訪時更強調,現在對於價格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低於成本銷售」,第一步要先做到不虧錢,後續能否大幅漲價,取決於市場供需狀況。
針對陸企停止削價競爭,台灣太陽能業者認為,若從產業發展來看,陸企停止惡性競爭是好事,畢竟大家都要能獲利,產業才有機會持續發展;至於台灣價格方面,則仍需視市場狀況而定。
至於為何陸企不約而同停止惡性競爭,業界人士透露,主因太陽能產業已長期陷入虧損,即使是中國大陸本身也有不少企業苦不堪言,甚至出現倒閉潮,尤其是火燒到幾家太陽能巨頭後,此一常態的惡性競爭,總算讓當地業內開始醒悟,並透過行業協會來阻斷低價產品擾亂市場。
據悉,太陽能陸企在過去15年期間,透過積極擴產、政府補貼、流血競價等方式,稱霸全球太陽能市場,並掌握全球超過八成的太陽能供應鏈產能,如今若惡性競爭若能停止,業者將可更專注在研發更高效能的太陽能發電產品,而非只是不斷下降成本,卻犧牲了品質。
不具名的台灣太陽能業高層指出,隨著陸企停止內卷,加上全球綠能需求有增無減,未來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價格走向可正向看待,至少短時間內估計不會再跌破成本價,當企業有合理的獲利時,綠能產業才能呈現正向循環,創造多贏局面。
法人認為,近期大陸太陽能巨頭報價確實有緩漲跡象,但由於先前上游擴產幅度過大,也為中下游產品價格帶來一定的上漲阻力,因此短時間內要看到太陽能產品大漲的可能性不高,但長期來看,市場價格有望更趨健康,未來供需兩端也有機會進一步達到平衡。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