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遺產想給誰就給誰?陳松勇生前說全給外籍看護 其實沒這麼簡單

提要

新聞案例 — 金馬影帝的遺產分配

金馬影帝陳松勇檔案照。圖/本報資料照
金馬影帝陳松勇檔案照。圖/本報資料照

本文共1195字

采實文化 作者:李志正

編按:談到投資理財,多數人會記帳、儲蓄、投保、存股、買房等,卻往往忽略遺產,不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就是等退休再說,但世事無常,其實,第一次領薪,就該好好規劃人生的最後一桶金!

金馬影帝陳松勇演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戲劇,因為他一生未婚無子女,晚年生活多倚賴印尼籍看護Y 照應,有媒體形容陳松勇對看護Y 視如己出,兩人關係情同父女,還曾透露要將遺產留給她,看護Y 也都稱呼陳松勇為「爸爸」。

不過,根據媒體報導,陳松勇於2021 年過世時,他的法定繼承人,也就是兩位弟弟,似乎一度對陳松勇遺產分配有不同想法。所幸後來經過協調,陳松勇的兩位弟弟,以及印尼籍看護Y 均有分得陳松勇的遺產。

法律視角 — 透過遺贈,讓非繼承人獲得遺產

前文案例中,由於陳松勇未婚,無子女,父母也已經過世,依照前文介紹的繼承順序,是由第三順位的兄弟姊妹繼承他的遺產。陳松勇有兩位弟弟,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導致不得繼承,兩位弟弟都是陳松勇的法定繼承人。

依照《民法》第1141 條規定,同一順位的繼承人有數人時,原則上按人數平均計算。前文案例中,陳松勇的兩位弟弟各可以獲得二分之一的遺產,這就是所謂「應繼分」,也就是繼承人應當可以繼承的比例。

《民法》對於應繼分有一些特別的規定,對配偶有比較多的保障,舉例來說,如果配偶與子女共同繼承,是按人數平均計算他們可以得到的應繼分;如果被繼承人無子女,形成配偶與被繼承人的父母或兄弟姊妹共同繼承,那麼配偶的應繼分是遺產的二分之一,剩下二分之一再由被繼承人的父母或是兄弟姊妹按人數平均計算。

不是繼承人,也是可以獲得被繼承人的遺產。最常見的是透過遺囑,將自己的財產分配給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像是前文案例中的看護Y,據了解,正是陳松勇透過遺囑,將財產分配給她,這在《民法》上稱作「遺贈」,也就是透過遺囑贈與財產,讓不是繼承人的人也可以獲得遺產。

如果被繼承人透過遺囑將自己的財產「全部」遺贈給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將會侵害繼承人受《民法》保障的特留分,此時繼承人可以對受遺贈人主張「扣減」,將自己的特留分要回來。

所謂特留分,是指《民法》對繼承人所能繼承的數額,定下最低的保障比例,例如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的特留分,是他們應繼分的二分之一。以前文案例而言,陳松勇兩位弟弟各自的特留分比例就是他們應繼分(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也就是陳松勇全部遺產的六分之一。如果陳松勇透過遺囑,將自己全部的財產都遺贈給繼承人以外的第三人,他的兩位弟弟就可以對受遺贈人主張扣減,獲得特留分。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的《人生理財的失落環節──遺產:為人父母與子女都該超前部署的財務課題》

作者:李志正

政理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國防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台灣板橋(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書記官、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法官助理。

專長遺產繼承事件、不動產事件、債權債務處理、離婚及其他家事案件,以及民事、刑事案件等處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時間於2011年5月。在這裡分享生活、健康、親子、商業等好書,如果你是想生活精彩美好的朋友,快來加入我們吧!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繳13年國民年金... 他60歲改保勞保接續舊年資,5年後一次領回33年的差額
下一篇
這6個方式一定能讓你發財 ,但真相是...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