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01字
今年以來許多投資方法在這波猛烈的空頭走勢中都失靈,凸顯出一些傳統分析工具的重要價值,反而能找出真正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好標的,本文將介紹3種實用的個股評比利器。
台股今年跌點創歷史紀錄,來到5990點(18619點跌到12629點),在大盤回到13000點附近後,今年以來許多投資方法在這波猛烈的空頭走勢中都失靈,然而一些傳統的分析工具反而凸顯出其價值,例如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殖利率等,但重點在於怎樣使用這些過去大家熟悉的評價工具,尤其這些衡量股票價值的工具適合在什麼時候及情境下使用?相信是投資人最想搞清楚的問題。
因此,本篇專題將以現在環境來做分析,有哪些產業適合本益比?哪些適合低股價淨值比?又有哪些適合殖利率?以及投資人該如何有效運用這些工具靈活操作來配置資產。
不同工具用在不同時刻
在過往盤勢走空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個股業績好、但股價直直落的狀況,或是當股價跌深以後,反而因為見到利空消息而讓投資人無法判斷未來股價趨勢、甚至是個股的價值,這時候個股的價值投資法就相當好用,首先是對於公司的定位,到底是景氣循環或新創,兩者的評價方式就相對不同,如果公司屬於新創產業(產品一直進步及改朝換代),那麼就可以用預期未來的本益比高低判斷,反之,如果公司屬於景氣循環,並且目前處在虧損狀態,那麼股價淨值比就是判斷價值的好工具。
另外,以今年許多公司獲利仍相當好來做推測,2023年股東的現金股利應該還是豐收的一年,所以現金股利殖利率的高低也是判斷的工具;最後就是在運用這些方法之前,還是要仔細的去評估公司內在價值優勢,包括在產業的地位、技術、獲利能力等。
本益比法留意兩種狀況
本益比評價法 是目前市場主流評價的方法,主要在於近幾年全球經濟都維持在成長階段,而大部分產業也都處在景氣上升的趨勢,所以成長的產業和公司用本益比評價法就相當適合,然而,本益比評價法會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在於成長股的股價大漲後,本益比相對就會變高,此時公司的價值就不再便宜,二在於如果公司或產業未來成長動能不大,那麼就算EPS再高或是本益比再低,市場願意給的評價也不會太高,這是在實戰上常會見到的問題,尤其現今法人對於高本益比股多會以隔年或未來2~3年的成長性來評價,這也是為何常常見到有些個股在大漲的同時,卻有相對高本益比的主因。
此外,每年的第4季都是作夢的季節,所以如果見到在第4季大漲的個股,通常會享有相當高的本益比,至於景氣循環股如去年的貨櫃輪族群,縱使在獲利高峰也是僅有相對低本益比,這就是產業的特性,而景氣循環股都是要以「買在無本益比或高本益比,賣在低本益比」來看待,才不會造成在相對高檔套牢或在相對低檔殺低的窘境。
以目前盤面以及產業環境的快速變化來看,第4季到明年初能以本益比評價的族群不多,主要就是在全球景氣不確定的過程中,很可能產業一不小心就會步入衰退並且讓個股連帶向下修正獲利預估及本益比,不過,雖然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但當中IC設計、電動車、車用電子、晶圓代工、矽晶圓等族群,仍是可以先用本益比來評價的領域。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2/11/11 No.1327】2023題材秀 抽絲剝繭找出最佳明星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