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5年修車工、一輩子愛砍柴,他如何累積2.5億元身價,成全美知名慈善家?

提要

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042字

天下文化 作者: 摩根.豪瑟

地表上最精采的表演

我在大學時曾在洛杉磯一家高級飯店當過泊車小弟。

有個常客是科技新貴。他是個天才,二十多歲就設計出無線路由器的某個關鍵零組件,而且獲得專利。他曾創辦好幾家公司,然後賣掉,一路飛黃騰達。

推薦

他也和金錢建立一種我稱為「不安並夾雜幼稚愚蠢」的關係。

他隨身帶著一疊厚達十公分的百元美鈔,秀給每個想看的人,以及很多不想看的人。他老是醉醺醺的公然大聲吹噓自己很有錢,但常常都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掏出幾千美元給我的同事,交代他:「去街上的珠寶店幫我換幾枚價值一千美元的金幣。」

一小時後,金幣到手,這名科技新貴和死黨聚在可以俯瞰太平洋的碼頭旁,隨後將金幣一個接一個的拋入海中,就像打水漂一樣,一邊大聲狂笑,一邊爭辯誰擲得最遠。他們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而已。

幾天後,他打破飯店餐廳的一盞燈,經理告訴他那盞燈價值五百美元,要他賠償。「你是在跟我討五百美元嗎?」這個科技新貴難以置信的回答,一邊從口袋裡掏出一疊現金遞到經理面前:「這是五千美元,現在馬上消失在我面前,以後絕對不准再這樣羞辱我。」

你可能很納悶他這樣的行為可以持續多久?答案是「沒有多久」。幾年後我聽說他破產了。

本書的前提是,「善於理財」與「有多聰明」幾乎毫無關係,不過卻和「行為處事」大有關係。行為難以教化,即使是聰明絕頂的天才亦然。

情緒失控的天才可能會鬧出一場金融災難,反之亦然。一般人儘管未曾受過金融教育,但只要習得少數與正式智力測驗無關的行為技能,照樣可以富甲一方。

我最喜歡的一則維基百科(Wikipedia)條目是這樣開始的:「羅納.詹姆士.瑞德(Ronald James Read)是美國慈善家、投資人、警衛,以及加油站員工。」

羅納.瑞德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的鄉下,是全家第一位高中畢業生;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每天都得在路上招手搭便車上學。

對於認識羅納.瑞德的人來說,他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他的生活和大家一樣低調平淡。

瑞德在一間加油站修車二十五年,也在大型連鎖百貨公司傑西潘尼(JCPenney)打掃十七年。他在三十八歲那年花了一萬兩千美元買下一間兩房的屋子,在那裡度過剩下的人生。五十歲那年,他成了鰥夫,終身沒有再娶。一名朋友回憶往事時說到,他主要的嗜好就是砍柴。

二○一四年,瑞德去世,享年九十二歲。正是這一年,這名謙和內斂的鄉下警衛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人物。

二○一四年,美國有兩百八十一萬三千五百零三人死亡,在這些人中,只有不到四千人的淨資產超過八百萬美元(約新台幣2.45億元),而羅納.瑞德正是其中之一。

這名前任警衛在遺囑中把兩百萬美元留給幾名繼子,其餘超過六百萬美元全數捐給當地的醫院和圖書館。

瑞德身旁的熟人都很困惑,不知道他的錢究竟是怎麼得來的?

後來才知道其中根本沒有什麼祕密。他既沒有中樂透,也沒有繼承遺產。瑞德省吃儉用,然後把錢投資在績優股上。接下來他只是耐心等待幾十年,就這樣將微薄的存款滾到超過八百萬美元。

就這麼簡單。他從警衛搖身一變成為慈善家。

羅納.瑞德去世前幾個月,還有一名叫做理查(Richard)的人登上新聞版面。

理查.富斯康(Richard Fuscone)和羅納.瑞德的人生恰好在光譜的兩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畢業的富斯康是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的高階經理人。他在金融業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四十多歲就早早退休,轉行成為慈善家。美林前執行長郭銘基(David Komansky)稱許富斯康具備「商業手腕、領導技能、穩健的判斷力與廉正的品格」。財經雜誌《克萊恩》(Crain's)還曾把他選為「四十位四十歲以下精英」(40 under 40)的成功商業人士。

但是沒過多久,富斯康就跟拿金幣打水漂的科技新貴一樣身敗名裂。

二○○○年代中期, 富斯康借很多錢來擴建位於康乃狄克州小鎮格林威治市(Greenwich)超過五百坪的豪宅,這幢豪宅裡有十一套衛浴設備、兩部電梯、兩座泳池、七間車庫,每個月光是維護費用就超過九萬美元。

沒過多久,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

這場危機幾乎掏空每個人的荷包,顯然也把富斯康的荷包榨到一塊錢也不剩。高額的債務與無法變現的資產讓他破產。二○○八年時,據稱他對破產法官(bankruptcy judge)說:「我現在沒有任何收入。」

他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 Beach)的豪宅先被法拍。

二○一四年輪到格林威治的豪宅被法拍。

在羅納.瑞德把財產留給慈善機構的前五個月,理查.富斯康的豪宅被法拍成功,價格比保險公司預估的金額還低七五%。曾到豪宅作客的人全都念念不忘「透明地板下方那一眼可以望穿的室內游泳池,在裡面用餐、跳舞無比刺激」。

羅納.瑞德有的是耐心,理查.富斯康有的是貪心。這一點正是讓兩個教育程度與經歷天差地別的人財富拉近的關鍵。

這裡提供的教訓不是說要我們多學羅納、少學理查,雖然這樣的忠告並不差。

這兩起故事的玩味之處在於他們的理財方法都很獨特。

在其他產業,一個人要是沒有大專學歷、沒有受過訓練、沒有專業背景、沒有正式經驗,也沒有人脈關係,有可能會遠遠贏過另一個擁有最好教育、最好培訓和最廣泛人脈關係的人嗎?

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例子。

我無法想像羅納.瑞德執行心臟移植手術會比哈佛訓練的外科醫師來得好,或是他設計的摩天大樓比受過最精良訓練的建築師還要出色,更別提想像著一個警衛能比世界頂尖的核子工程師表現更好的故事。

但這些故事確實會發生在投資界。

事實上,羅納.瑞德與理查.富斯康的例子會同時存在有兩個解釋。第一,財務結果取決於運氣,不受才智與個人努力影響。這句話某個程度來說沒有錯,而且本書稍後也會詳加闡述。但是,第二點(而且我認為更普遍的情況)是,財務成功不是硬科學,而是軟實力,你的言行舉止比專業學識更重要。

我稱這種軟實力為致富心態。本書的目的就是要用一篇篇簡短的故事來說服你相信,軟實力比金錢的技術層面更重要。我會以一種幫助所有人(從瑞德到富斯康,以及背景介於這兩個人中間的每個人)做出更妥善財務決策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

我漸漸明白,這套軟實力嚴重遭到低估。

財務金融通常會一面倒的教導以數學為主的技能,你在這裡把數據資料輸入公式,它就會告訴你該怎麼做,然後它就假設你真的會這麼做。

在個人理財領域,這一點完全正確,因為它會告訴你要準備六個月的應急準備金,而且每個月要存一○%的薪水。

在投資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我們會知道利率和價值評估之間有確切的歷史關聯。

在財務管理領域,這點也沒有錯,因為財務長可以精準衡量資金成本。

這些事情沒有好壞,只不過,知道該怎麼做,不代表你知道當你試著這樣做時,腦子裡正在思考什麼事。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的《致富心態(暢銷增訂版)》推薦序

作者: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

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曾贏得兩次美國商業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頒發的最佳商業獎(Best in Business Award),以及《紐約時報》希尼獎(The Sidney Award),也曾兩次入圍杰洛德.羅布傑出商業寫作獎(Gerald Loe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Business Writing)。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1982年成立來,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理念。出版超過4,000種書籍,發行超過3,800萬冊,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文學人生、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等領域。天下文化每年約出版120種新書,涵蓋翻譯書及華文作品。2015年全年發行書籍超過150萬冊,換算可推砌59座台北101的驚人高度。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每月多存3% 未來退休帳戶額度將多兩倍
下一篇
180萬遺產不分配偶,給朋友可以嗎?律師圖解「民法遺產繼承」特殊狀況這樣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