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上一代養三個小孩、買二間房,還能幫子女付頭期款,40歲世代不懂:為何現在準備退休金這麼難?

提要

為何現在準備退休金這麼難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395字

專欄作家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現在的中年人要準備退休金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很多人在40歲過後,小孩還小,父母年老,工作上可能又卡住,擔心中年失業,收入在支付所有支出後,可能已所剩無幾,需要付房貸的人又更辛苦了。

上一代人養2~3個小孩,買了一兩間房子,還有餘裕能準備一定的退休金,甚至還能幫小孩付頭期款,為什麼差了一代差這麼多?

當然經濟環境一定是主因,台灣的產業發展已不像30~40年前那樣,可以雨露均霑,各行各業都能蓬勃發展,願意出來做生意的人都還能有不錯的收入,願意咬牙買房子的人可能都還能存個一兩間房子下來。

近20年,台灣的產業發展明顯偏向特定幾個政府扶植的產業,譬如同樣是工程師,不同產業的工程師收入,年薪可以有60萬至200萬的差別,有些產業就算再努力,產業薪資級距到頂可能就只有80萬,相較於某些半導體產業,畢業生第一年就有150萬的收入,實在是令人生羨。

除了產業環境,我認為跟現在人的人生價值觀也有關係。現在60歲以上的那一代,學歷並不高,早早就出社會工作,25歲左右就結婚生小孩,那時候就是努力工作養小孩,還房貸,50歲以前,小孩就已經畢業出社會工作,除了已還完房貸的房子,還有10~15年可以開始存自己的退休金,40幾歲時,小孩就已獨立,才開始自己的享樂生活。

現在人可說是相反,正式出社會工作時可能已快25歲,現在人追求玩樂與精彩富足的生活,一年出國旅遊2趟是稀鬆平凡,追求個人享樂與生活體驗放在優先,認真想要結婚時可能已超過35歲,40歲生小孩比比皆是,等小孩獨立出社會時,也都超過60歲了。

如果等到小孩獨立才有餘力可以為自己準備退休金,那能準備的時間真的少得可憐,唯有延長工作年限,才有可能把準備時間拉長,但那時候確定還有工作能力與體力嗎?

如果年輕時只顧滿足自己的玩樂與生活體驗,沒有認真地思考退休金的準備,等年過40歲,有家庭有小孩之後才開始計畫,相對會辛苦很多,而且也要有降低退休後生活水準的心理準備。

大部分人的工作期間大致就是介於20至65歲之間,這段時間是可以藉由工作獲得勞動收入的時期,同時也是擁有家庭小孩與滿足個人慾望的時期,先享樂再付出,或是先付出再享樂,比例的拿捏在於個人的選擇。

但不要忘了,不管怎麼選,65歲以後或是更早,藉由工作獲得的勞動收入總會結束,自此之後要靠的就是非勞動的被動收入了,而這筆非勞動被動收入,需要在此之前就開始累積的,投入的越多,累積的時間越長,能獲得的就越多。

本文由《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作者:雨果

畢業於澳洲昆士蘭理工大學資訊科技學士與MBA碩士,曾任電腦補習班老師,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粉絲團版主。多年用心經營粉絲團,並提供讀者許多扎實的投資理財心法,以及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分析等。

認為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有足夠的錢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每天盯盤並不叫生活,那叫工作。

2007年自澳洲回台工作後就開始投資台灣股市,透過買賣個股與選擇權、利用技術線型與財報基本面分析等方式進行投資,但十年的投資經歷卻是賺賠各半,在資產累積上沒有明顯進展。

2017年開始接觸美股與指數化投資理念,領悟了金融投資的核心價值與觀念,於是重新調整投資方式,開始看到了調整後的成效。

2020年開始經營粉絲團分享領悟後的理財觀念,與過去多年的理財習慣與財務知識,希望協助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投資人一起建立可以長期執行的投資方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雨果以過去多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個案分享與議題討論的方式建立日常理財態度。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除權息旺季到!存股必看11檔「三高股」名單曝光...現金殖利率最高逼7%,「這檔」年年填息
下一篇
曾欠3,000萬,帶刀登門找黑道剁手宣誓還清...億元CEO從理債悟理財:只靠一份薪水就像在玩六合彩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