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707字
大部分人在財務規劃過程中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如何存錢或者投資,而是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看著別人說ETF 重要,就拚命買ETF;看著新聞說債券大漲,就開始想著是不是該買點債券;甚者,發現財富自由的重點= 被動收入高,便開始打聽各種被動收入資訊。
然而,如果以這樣的出發點學習投資理財,就像是沒有目的地的一趟旅程,在陌生國家當中,既沒有地圖、也沒有目標,只會更加恐懼焦慮。
其實,答案不在新聞裡、不在名師嘴裡、也不在書中,而是應該先問問自己:「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試著想像,你即將開車出門去某個陌生的地方,如果路上不使用導航系統,你可能會轉錯彎、下錯交流道,也許最終會完全迷失方向;把這樣的情境比例放大到人生,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導航系統,來幫助自己抵達想去的地方。
而我認為,人生的導航,就是從「做好財務規劃」開始的。我稱之為「財富人生導航系統」。
想要建置你自己的「財富人生導航系統」,構成它的條件主要有四項:
第一是「目的地」,就是「去哪裡?」
第二是「起點」,也就是「從哪裡出發?」
第三是「即時圖資」,少了地圖就沒有辦法規劃路線。比方往買房走,還是投資走。
第四是重要的「衛星定位」,才能掌握人生當下的位置與進度。現在該更注意風險?還是專注在累積金錢?
我來舉一個A 小姐的例子。
A 小姐是一個30 歲左右的單身女性,在幼時父母便失和,而她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因為雙親常吵架的關係,她對伴侶間的相處充滿不確定性。
A 小姐重視旅遊;她渴望擁有自己的房子,房子能為她帶來依靠與安心感,她有一輛老舊汽車,想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換車;她目前有穩定交往的對象,也計劃要結婚;她打算過了55 歲後轉換職涯,做自己想做的事,屆時收入設定為每月3 萬5 千元。
以上,是A 小姐對未來人生藍圖的描述,也就是導航系統的「目的地」。
再來,以她目前財務的能力,在整體支出方面她的支出收入比有67.7%,簡單來說她賺100 元扣掉支出還可以存32.3 元,而且還擁有不錯的現金流結餘,雖然才30 歲出頭,她的資產淨值已經接近300 萬,33.98%的生活費用比亦不算高,而且其中還包含了房租,顯示她確實是省吃儉用的類型。這是她的起點。
如果在她列出的目標都要一一完成的情況下,在她結婚、買車、買房之後,可用的資產其實已經快見底了,而且房貸也會讓後續支出增加,導致她的資產總額只能一路往下掉。
試想一個這麼省的人,財富人生卻呈現如此讓人憂心的走勢,這是否跟我們想像中的發展不太一樣?這樣的未來究竟是如何預測的呢?
首先,在財富人生導航系統裡面有各種要設定的參數,舉例來說有薪資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定存利率、股票計畫年化報酬率、基金計畫年化報酬率、其他投資計畫報酬率、社會保險退休年金、退休金個人專戶、轉換職涯、人壽保險滿期/生存年金……等參數,我在評估時,每一項都會依照A 小姐個人的情況,仔細地設定數值。
總的來說,透過這樣的方式計算下來,會發現「現況」與她的「人生藍圖的落差」是很大的,她的財務目標無法百分之百實現,尤其是房貸的部分僅能完成20%,退休準備也只達成56%。如果今天沒有財富人生導航系統,我們或許會覺得:「手邊有大概300 萬的資金,房子頭期款不過才180 萬,買的時候我還有120 萬啊,房貸一年也才不到30 萬,我應該有能力負擔吧!」
無止盡的省,對生活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相信我們都曾以為省吃儉用、努力工作,想辦法多存點錢就能過自己想要的富足生活,但是依許多人的經驗來看,結局都未必如願。歷經2022 年的嚴重通膨,所有東西都在漲價潮裡:你愛喝的手搖飲、午晚餐、動產、不動產,無一不漲。
錢確實越來越不夠用了,但是我們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你我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還要吃得健康,穿得得體;不僅要有房住,還對住房環境更有要求,生活機能要好,最好還能鄰近醫院;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也不僅僅止步於滿足由生到死的基本生活需求,還要追求有尊嚴、更有價值的人生,所有行銷都在提醒你對自己好一點,40 歲的我們,很難和20 歲一樣,維持對自己的通貨緊縮。
所以,你懂了嗎?我們不可能永遠用縮衣節食來完成退休夢想,因為你的縮衣節食並不代表足夠應付最終的夢想,或許你的夢想,根本不需要縮衣節食來達成。
重點是,該如何達成?到達的路是近,還是遠?
那麼,該如何到達?
財務目標無法只靠節儉就能達成,因為當節儉沒有盡頭時,節儉反而會造成你的壓力,無止盡的節儉,就是無止盡的壓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節儉的目的地在哪裡,更要轉變心態,從節儉到簡單,甚至是極簡。
我還記得Steve Jobs 的自傳中,一張坐在沒有家具的房間裡的相片。那張照片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他的客廳不會多出一把能坐的椅子,正如他設計的手機上沒有多出任何一個按鈕。
「極簡」與「節儉」之間的基本差別,是在欲望上的降低。節儉的人為了省錢而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者找尋夠便宜的方法滿足欲望,而極簡的人是從源頭做起,把物質欲望降低到自己能接受的範圍。也就是說,極簡並不是 「不消費」,而是 「不隨便消費」。在能力範圍可及的狀況下,去擁有對自己有意義的物品。
心態上的差異,才是極簡生活的意義。
我們或許無法做到Steve Jobs 那樣的程度,但是適度保持極簡,不僅會讓我們的居住環境上更加乾淨,也會讓內心更加清晰、有秩序感,這有助於減少壓力的來源。這樣的生活方式讓你不會對物質過於癡迷,重新感受當下生活。並且搞清楚,你的人生財富目標到底在哪裡。
本文摘自布克文化的《這輩子 ,賺多少才夠?帶你畫出財務自由藍圖,享受財富的快樂》
作者:張道麟
綠點財務建築學苑‧創辦人。
別看我曾是鐵人三項的選手,小時候的我,運動永遠吊車尾。我的現在是刻意練習而成。我喜歡自我鍛鍊和人生轉彎,一如我的人生。
我以10年為台階,在金融保險業做到發光發熱,在最頂巔,決定轉身做一項以專業為主的服務:財務規劃。
因為我發現,我在客戶的心目中,竟然沒有樹立出專業形象;而且,雖然我的業績超額,收入大大提升,但財務狀況卻未有改變,依然被錢追著跑。我突然覺悟,縱使收入再多,若忽略了財務管理的重要,也無法有效的累積資產。
22年前,我發現了這個剛性需求:「個人財務管理市場」!我下定決心成為個人財務管理的專業人士,轉型為「財務建築師」。直到現在,我的「財務建築師」事業已經開花結果,我也早已財務自由。
時代不斷地變動,從我跨出舒適圈的故事裡,我想讓你知道,唯有不斷的學習與成長,擴充自己的技能,才能讓人生擁有更多籌碼,走出自由的道路。
我的人生完全實踐了「做好手頭的事,自然會有答案。」請翻開我的書,看看我的故事,或許,你也會在裡面,找到你的答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