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42字
看到新聞寫說:「IC設計龍頭聯發科8月底員工分紅出爐,據傳碩士畢業新鮮人估可分得20萬元,連同2月已得25萬~35萬元,今年分紅合計在45萬~55萬元之間。」
常聽到有些人說:「又不是人人都科技產業上班。」也有人講說:「沒賺到錢的人還是很多,生活苦得很。」
是的,都蠻有道理的,但全台科技園區的員工人數相當龐大,每個國家都有重點發展的行業,台灣毫無懸念當然是科技業,光是獎金就領到別的行業全年收入,這並不是罕見的事,也才會讓人覺得貧富差距似乎擴大不少。
往另一個層面去思考,台灣以前被喊著低薪王國,有點大家都在吃大鍋飯的感覺,就是你是人才,年收80萬,你不是人才,也有年收50萬,這才是錯誤的薪資結構,因為我們不是共產國家,而是民主的資本社會,有能力者要往上拿高不可攀的收入,而中段能力者也要拿適合的薪水,如今整個社會可以聽到不少人年收200萬以上,甚至更高,尷尬的是,不再是人人低薪了,反而眾人又要罵了,罵說這是貧富差距,相對剝奪感。
過去的讀者學生中,不管是聯發科或者一些醫師讀者,還有一些是自行創業成功的老闆,他們收入真的是很高,我也是望塵莫及,但聽了之後也沒什麼剝奪感的問題,同樣是平心討論家庭理財的下一步怎麼處理較好,因為這就是人家的本事,人家有辦法在聯發科爆肝,有辦法在診間看診看上百個病患,這沒什麼問題。
仇富心態容易讓自己停留在現有階層,無法往上,因為心理層面會有抗拒感,認為有錢都是很壞,但矛盾的是「現在的生活各項所需真的需要更多錢」。
例如繳全家人保險費、年邁父母的看護費、醫藥費、孩子的補習費、保母費、三餐基本開銷等等。
年輕時可以有這樣仇富的想法,但長大出社會就不能再這樣,要不然會傷害不只自己,而是全家人、全家族的人。
小時候身體並不是很好,爸媽常帶我去看診,然後開藥,說是感冒,我天真說出這樣的話:「爸媽,我覺得當醫生也沒什麼,聽個兩下就說感冒,一分鐘不到就叫我們出去領藥,這算什麼?也太好賺了。」
現在想想真是年少無知,有夠荒唐的想法,我們平常看醫生是希望小病,又不是希望得大病,況且一個醫生過去要念多少的文獻,讀了多少書,從醫學院畢業、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這過程這麼辛苦,甚至很多人被淘汰了,才有今時今日。
難道我們去看醫生是希望聽他多跟我聊幾句?很多老人家把醫院當成自家廚房在跑,有時候身體也沒什麼毛病,只是想要跟醫生講講話,聊天而已,這都是各大醫院每天出現的常態,有去觀察就知道了。
後來長大後很快發現,不要去羨慕別人現在的生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才是最踏實的,有些書提倡我們不要跟人家比較,有些書又說我們要跟人家比較,如果沒有自我思想核心的人,就會看書越看越亂,真相是「有時候要比較,有時候真的不要比較。」
例如:看到人家年收300萬,自己則是150萬,那要看看工作的強度,假如人家是犧牲了陪伴家庭而來,但我們卻是每天還有時間去公園走個一兩圈,那也沒什麼問題,沒什麼好比較。
又例如:人家本業收入普通,但靠著AI產業股票賺到不少,自己沒買到AI,甚至只是放台幣定存,那就要自己檢討這一年為什麼股票市場又創造了無數新富人,但自己沒賺到,就要看看哪邊可以改進。
當政府主計處統計資料出爐,全民的中位數收入是50.6萬(含年終),那自己心裡就稍微有底,全台灣最中間的那個人,就是這個數字,這就是中位數的概念,極高薪的大老闆與極低薪的人都不影響這數字,能比平均數更公允呈現。
那年輕人剛出社會沒達到是正常,可是工作20年卻還是低於中位數,那又怎麼能奢望在這個資源有限的社會中,得到可以滿足自己物質生活的標準?
很明顯,這不容易做到。
從國際機構的客觀統計數據來看,台灣真的算是很均富的社會,跟其他國家相比好非常多,雖然M型也真的有慢慢擴大中,尤其在投資理財的觀念大幅提升下,越來越多中產以上的人會躍上富人階級,相反的,不懂得利用網路資源去學習財商的人,一定會不知不覺往下墜落,這些以前提出來可能沒人當真,但2023年的現在,應該已經很有感了。
期盼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後疫情時代,越過越好,活得精彩,往更高的地方邁進,謝謝你們的支持與愛護,祝工作順心,美好的一天。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作者:畢德歐夫Bidoffer
十多年前,決定筆名時,認為股市、商場競爭、買賣房地產,就是在買價(bid)、賣價(offer)之間討生活,於是取名為畢德歐夫。
金融交易經驗超過18年,交易總筆數130萬筆。投資理財之餘,也在網路寫作十餘年。《商業周刊》《今周刊》專欄作家、美股財金部落客,各家網路小編最愛轉載部落格之一。
29歲那年白手起家買進台北天龍國。現為居家育兒宅爸、專職交易者、文字專欄作家,每月網路發表文字達12萬字。目前持續每日發文,除了耶誕節與農曆春節,全年無間斷。
搭過上千趟計程車,經常從運將們的人生故事中獲得啟發,將這些有意思的對話集結成《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另著有暢銷書《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畢德歐夫帶你掌握理財5大關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