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84字
今天是24節氣的立冬,氣溫明顯下降,最適合吃鍋進補。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這時候應該多補充營養,為身體儲備能量過冬。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提醒,要把握「少肉多菜」原則,有些民眾不忌口,以為冬天到了就是要大補特補,節氣後一周,常出現門診急性腸胃炎患者暴增情況。
陳姿吟說,冬天日短夜長,缺乏陽光照射,導致體內血清素分泌減少,特別容易疲累、犯睏,加上過去農業社會,冬藏時節講求食補。不過,現代人營養充足,不需要特別進補,冬天狂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以及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不僅讓血糖波動、膽固醇超標,也會引起消化不良及胃痛。
冬令進補該怎麼吃呢,陳姿吟分享,要「均衡、適量」,以現代人重口味、愛喝湯底的飲食習慣來說,更要避免選擇吃到飽的用餐方式。短時間內吃進大量食物,不僅造成胸悶、噁心、腹脹等腸胃道負擔,更攝取過多熱量而累積脂肪。
尤其,薑母鴨、燒酒雞加入大量的米酒烹煮,陳姿吟強調,酒精屬於高熱量飲品,飲用過多酒精會讓身體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最大傷害就是刺激胃酸分泌,影響食物在腸胃道的消化吸收速度;酒精利尿,會讓攝護腺急性腫脹,造成排尿困難,也會讓身體缺水。
冬天身體會自動調降新陳代謝率,包括腸胃功能蠕動變慢,陳姿吟提到,此時正是「綠金」盛產季,青花菜、茼蒿、菠菜、紅鳳菜、高麗菜、萵苣、油菜、芥藍菜等,皆屬於冬季鮮蔬。不要為了進補吃太多的肉類蛋白質,超過肝腎負擔、增加代謝廢物。
除了適量攝取麻油雞、薑母鴨外,陳姿吟分享,白蘿蔔排骨湯也是不錯的選擇。自家烹煮鍋物時,可另加紅棗、當歸等中藥材,增加甜味也取代調味料。冬季進補,掌握以下原則,補身不補重,避開進補食物隱藏的大量鹽分、糖分、油脂,補愈多反而造成負擔。
冬季進補掌握5原則:
1.多攝取纖維質,冬季有許多正值「當令」的蔬菜,均衡營養素。
2.肉類屬於飽和脂肪酸,食用要適量,尤其是腎臟病、痛風患者。
3.避開加工食品,例如火鍋料,還有過多的磷酸鹽類可能加速腎臟傷害、心血管疾病。
4.酒精熱量高,添加烹煮的量要減半,即便在煮的過程揮發掉,但熱量還是存在。
5.少喝湯,湯底含有不少的鈉及油脂、普林,增加慢性病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