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糖胖症」減重至少5% 有機會改善三高、穩定血糖

本文共655字

聯合報 記者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

肥胖是慢性病的溫床,過去並沒有好的治療方式,因而衍生出各種非正式的減重療法。台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偉勛表示,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有很強的關聯性,當身體累積過多脂肪時,會增加胰島素抗性、讓血糖失控。當肥胖而患上了糖尿病,「糖胖症」讓身體負擔更大。

楊偉勛說,臨床上有愈來愈多BMI超過27的「糖胖症」患者就醫,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改善關鍵一定要從體重控制下手,才能穩住三高數值。建議體重至少要減掉5%,有助於改善血糖與共病;減輕10%則可減少藥量、體重減輕15%有機會逆轉糖尿病。

台中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王俊興提到,肥胖會引起發炎反應,使器官、組織逐漸失去功能。想要減重,應該先阻斷發炎因子,否則容易復胖,也會惡化胰島素抗阻,陷入肥胖、糖尿病、發炎的惡性循環。若長期體重增加,則有較高機率罹患代謝症候群,讓糖尿病發生率增加5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3倍。

王俊興強調,內臟脂肪的危害比皮下脂肪更危險,因為牽動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隨著年紀變大,體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量腰圍」是自我檢視內臟脂肪的好方法,女性腰圍≧80公分、男性≧90公分為異常,不要以為BMI正常、肚子大就不會怎麼樣,內臟脂肪容易釋放發炎物質,增加罹癌風險。

關於減重控制,如果要使用降血糖藥物,應先考慮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及延遲腸道內醣類吸收的藥物,比較不會導致體重的增加。而BMI超過35的極度肥胖,且對傳統飲食及藥物治療無效的糖胖症患者,應評估更積極的治療方式,例如減重手術,而非一味提高胰島素的劑量。

肥胖是慢性病的溫床,會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
肥胖是慢性病的溫床,會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明起東北季風增強轉濕冷 周末大陸冷氣團接力下探10度
下一篇
近30%民眾「視網膜異常」揪出共病 醫:40歲以上須注意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