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ESG最前線/節能減碳 追求永續發展

本文共868字

經濟日報 吳育宏(威煦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歐盟的「燃油車禁令」(2035年後禁止販售燃油車),原定在2023年3月的歐盟理事會上核准。但是在德國、義大利等傳統汽車大國的反對下,表決的程序被延後,為內燃機引擎的存續投入不確定的變數。

其實控制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與追求經濟發展的相互衝突,長久以來就存在不同產業、不同開發程度的國家之間。直到2015年聯合國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的17項目標、169項指標,獲得193個會員國的一致同意,才算為地球永續要如何前進(How)、走到哪裡(Where),定錨在比較具體、可以量化的標準上。

台灣在2023年1月由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除了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且明定各主管機關的權責之外,對企業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碳費」階段性徵收的機制正式上路。

雖然台灣碳費首波的徵收對象僅是不到300家的「排碳大戶」(鋼鐵、水泥、半導體等),但是以這些企業為中心的上下游供應鏈,勢必直接面臨減碳的壓力。

如同國際大廠蘋果(Apple Inc.)、愛迪達(Adidas)在宣示淨零目標後,蘋果供應鏈上的原物料、零組件供應商也要同步跟進,即使是中小企業也難置身事外。為了設定減碳目標與策略,碳盤查成了多數企業立即要面對的課題。

台灣行政院環保署推動的碳盤查作業,是依據ISO/CNS 14064-1及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規範,對直接排放(範疇一)與間接排放(範疇二)進行計算,而其他間接排放源如產業鏈的上游下等(範疇三),牽涉範圍較分散、不易精算,則要鑑別排放源。

總體來說,光是進行碳盤查的工作,並不會產生立即的節能減碳效果。但是就如同人體的健康檢查一樣,在客觀的調查了解現況後,才能設定改善與精進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健康意識(危機意識),進而影響日常運作的方式。

發展經濟的目的是改善物質條件、提升生活品質,再追求人類與環境的和平共存。在各項節能減碳的作為深化至企業與個人後,或許有一天人們會發現,經濟發展與地球永續並無衝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策略/開啟複利思維 打造經理人團隊
下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