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全球淨零 企業扮演關鍵角色

提要

ESG系列報導 五之一

全球推動淨零轉型,企業扮演關鍵角色。(網路照片)
全球推動淨零轉型,企業扮演關鍵角色。(網路照片)

本文共1600字

經濟日報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全球關注ESG永續,企業經營更聚焦兼顧環境永續、履行社會責任和完善公司治理,經濟日報出版《2022年企業ESG年鑑》,集結專家學者解讀全球ESG發展新趨勢,詳盡介紹國內企業落實ESG最新近況。本版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氣候變遷威脅著全球並逐步加劇中,例如極端高溫事件不斷在全球各地發生,約20億的人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溫,2021年甚至全球超過400個氣象測站紀錄到歷史最高溫度。

如果我們要減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毀滅性影響,我們需要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半,最晚在2050年實現淨零經濟。這代表著從現在起到2030年,全球每年必須降低7%左右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企業在其中可以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主動積極落實減碳

企業在包括能源、建築、運輸、工業、糧食與農業、土地使用等經濟系統的轉型中有其獨特角色,除了因應全球/國家法規政策與供應鏈相關要求,必須率先執行淨零轉型之外,還可以透過低碳淨零的技術、商品/服務及商業模式的發展,提供民眾一個低碳淨零的生活模式。

根據Net Zero Tracker網站的追蹤,截至2022年11月25日為止,富比士2,000大企業中(Forbes 2000),共800家企業對外宣告其設立了淨零或碳中和目標。此800家公司中又有478家其淨零/碳中和目標除包含自有營運的範疇1與範疇2排放外,再延伸到範疇3價值鏈的排放,代表將帶動上游供應商一同邁向淨零,並透過商品/服務或應用模式,讓客戶/消費者也能達成低碳淨零的效果。

隨著企業角色獲得更多利害關係人的重視,企業必須更主動積極在追求淨零的道路上,做出承諾並展現其主動積極的行動,而由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世界自然基金會(WWF)、CDP及世界資源研究院(WRI)於2015年共同發起成立的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所制定的淨零標準與相關行業指引,就成為國際領先企業最普遍引用的工具,並將之融合至供應鏈碳管理的相關要求中。

全球各界對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視,SBTi於2021年7月15日對外宣布作法:2022年7月15日起,所有公司和金融機構提交目標,皆須以1.5℃情境為基準來發展,2020年及之前已通過審核的目標,則須在2025年前更新為1.5℃情境為基準的目標。

設定1.5℃基準目標

為達到此一策略要求,SBTi於2021年10月發布淨零標準(Net-Zero Standard),作為企業設定1.5℃基準的目標及SBTi審核企業1.5℃(淨零)目標的依據。在此淨零標準中並要求企業須同時設定短期(Near term)目標及長期(Long term)目標,以充分檢驗企業減碳路徑是否能與全球淨零目標下的路線相一致。

SBTi對企業淨零的定義為:

一、範疇1、2及3的排放量減量至零或至剩餘水準(residual level),以達到符合1.5℃路徑的淨零排放(全球層次或產業層次)。

二、在淨零目標年(net-zero target year)之前中和任何剩餘排放及任何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因此,此份淨零標準中主要要求企業圍繞在四個關鍵要素展開行動,分別為:

一、短期的科學基礎目標(SBT):符合1.5℃路徑的5-10年的減排目標(SBTi criteria V5)。此短期目標須透過自行減量達成,不得使用碳權抵減。

二、長期的科學基礎目標:到2050年之前,符合1.5℃路徑的剩餘水準的減排目標。此剩餘水準於SBTi的定義為目標基準年的10%,亦即代表公司須自我減少近90%的排放量。

三、價值鏈外的排放減量:透過直接空氣捕獲(DAC)、地質儲存或是購買REDD(Reduce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等級之碳信用額度等。

四、中和任何剩餘排放量:在達到長期SBT後,剩餘量就是透過中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策略/開啟複利思維 打造經理人團隊
下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