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95字
今年春天,我和實踐大學李慶芳老師合作「三意AI思創塾(WMBA)」,運用AI科技協助博碩士學生寫論文,同時也訓練大家的思考力和寫作力。我們把思考和寫作當成「後MBA」的基本功,更相信這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不管任何年紀從事任何工作。
如今,集結大家作品的專書《AI時代的思考與寫作》即將出版。我請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幫忙寫序,也談談他對於AI如何協助大學教育創新的想法。
潘校長認為,AI大浪來襲,未來發展更是方興未艾。但是有幾個問題值得再深入思考,比如,到底什麼是生成式AI?我們應如何利用AI?AI會取代人類嗎?如何為AI加入人文素養及創意思考?
潘校長也分享自身的相關經驗和心得,他現在教學時,也會要求學生寫課堂報告必須使用ChatGPT,並且在報告時完整敘述自己如何使用AI和提出那些問題,AI又給出那些答案。學生也必須報告再次修改或再提出其他限制性問題,透過不斷地反覆提問修正,使AI能夠協助學生釐清、聚焦與撰寫論文。
有些人擔心AI是否會造成學生停止思考或學習,導致習慣伸手就能獲得解答?潘校長認為不需要擔心這問題,AI採用機器學習模型技術,必須經過完整地思考,不斷檢討修正對話,再經過全面檢視,才能得出較合適的資料。這個過程不但可激發學生的創意,並且能幫助學生組織、規劃、設計整個問題與文章架構,因此善用AI將能事半功倍。
潘校長在看過這本我和「三意AI思創塾」的同學們合寫的書之後,認為這本書除了具有相當的開創性,使用AI協助碩博生精進思考與寫作能力,也把學術研究納入生活,對於高等教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特別是AI風潮全面來襲的今天,這本書也可以證明,AI並非毒蛇猛獸,學術界應該要善用這種工具來幫助自己提升,而非一概的排斥。
「只有『全心』擁抱新科技,才能從『全新』的科技中得到最大效益。」潘校長說。
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AI已經在教育創新有了相當的成果,比如:
一、個人化學習:根據每位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風格,提供個人化的學習體驗。透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歷程和表現,建議適合的學習資源、挑戰性的任務,或提供即時的回饋。
二、自動化評估和評分:AI可以自動化作業和考試的評估和評分過程,節省教師的時間。這樣的自動化可以提供即時的回饋,幫助學生更快地了解他們的錯誤。
三、教學輔助工具:AI可以提供多種教學輔助工具,例如虛擬教室、語音識別技術、機器翻譯和自動筆記等,這些工具可以改進教學效果,特別是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四、預測學習成果:AI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模式和表現,預測他們未來的學習成果。這有助於學校提前識別可能需要額外支持的學生,並針對性地提供協助。
五、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進:AI可以用於教育研究,分析大量的教學和學習數據,以了解何種教學方法和策略最有效。這有助於不斷改進課程和教學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六、多語言和跨文化學習:AI翻譯技術可以促進跨語言和跨文化學習,使學生能夠訪問世界各地的知識和資源,擴大視野。
到目前為止,AI顯然已經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改進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成果,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支援和資源,推動教育的創新和進步。(作者是點子農場創新顧問公司執行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