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24字
出版社邀我為稻盛和夫的新書寫序,上網一查,發現他出版的中文書有近300本。甚至在他2022年過世之後,每個月仍有相關著作在台灣出版。
稻盛和夫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創辦了京瓷、日本電信公司第二電電(KDDI),又救了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讓日航起死回生。
他的思想核心是「利他、敬天、愛人」,從這六個字發展出獨特的哲學和實學,對商業世界的影響深刻而長遠。
每次讀稻盛和夫,總會想起多年前和一位企業家朋友的對話。他曾經在政商舞台呼風喚雨,我們無所不談。這一天,我們有了以下蘇格拉底式的對話:
「企業要先把生意做好,賺到錢才能做公益」他說。
「那如果企業為了賺錢而犧牲公益,再把賺到的錢拿一部分用來做公益,那不是對社會的傷害更大?」我反問他。
過去半世紀以來,台灣有太多這樣的故事。富可敵國的企業破壞環境又摧毀人文,這些損失再多錢都無法彌補。
我也好奇稻盛和夫會如何思考與回應以上的問題。我相信他一定和我一樣,認為公益也會是好生意。
如果一家公司讓社會大眾的人生更好,社會大眾也一定會更加支持這家公司。
相反的,只在乎生意而不在乎公益的企業,終究會被時代和市場淘汰。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來,全球熱烈倡議SDGs(社會永續指標)和ESG(環境社會治理),政府和大眾全力支持關心社會的企業。
稻盛哲學的根本,其實就是一直在問:「做為人,何謂正確?」如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人世間所有的道理就是一個「仁」字。那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是康德主張的人的絕對道德和理性。
問題是,如果稻盛先生一生對這世界所耳提面命的,是身為人早就知道的,那為什麼這世界會有愈來愈多人追隨他的思想?
「恐怕沒有人百分之百地實踐了這些道德觀吧?」稻盛和夫在生前說。這應該也是為什麼,這世界會不斷的閱讀和思考稻盛哲學。
以下這幾本書從不同的視角來書寫稻盛和夫的思想:
《百術不如一誠》:這本書覆蓋了稻盛哲學的13觀,包括人生觀、工作觀、經營觀、幸福觀、教育觀、善惡觀、國際觀、政治觀、科學觀、生命觀、心性觀、宇宙觀乃至婚戀觀。
《稻盛和夫經營12條》:書中整理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和原則,簡化成12條簡明的經營要義,並輔以他過去的演講精華,直接為管理者最常遇到的複雜問題,提出一針見血的解答。稻盛和夫認為,「若不懂會計,就不懂經營」更無法成為卓越的經營者,在本書中他透過「會計」精實管理,重新精煉與整理自己的管理思維。
《稻盛和夫創造奇蹟的15個處世智囊》:作者曾經是稻盛和夫的貼身祕書,以15個小故事來介紹稻盛的思想與行跡。作者曾經在一場會議圓滿結束後,得到稻盛的稱讚;然而,旁人卻警告他:「要是被稻盛董事長稱讚,你可就要當心了」,因為下一次的要求會更高。稻盛可以持續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