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01字
商業模式的創造與保持競爭優勢依賴於關鍵資源。為了實現價值主張,必須通過關鍵活動來完成,而這些關鍵活動的基礎正是關鍵資源。
像是可口可樂關鍵資源為配方,3M關鍵資源為創新文化,IBM關鍵資源為Total Solution,SONY關鍵資源為輕薄短小能力,Walmart是全球實體分配與物流系統,亞馬遜則為資訊科技與倉儲。
國內管理學者吳思華教授將核心能耐區分為:資產與能力。資產可再分為:有形資產(實體資產與金融資產),與無形資產(品牌與商譽、智慧財產權、執照、契約、資料庫等)。
能力包含:個人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管理能力、人際網路與組織能力)與組織能力(業務運作能力、技術創新與商品化能力、組織文化、組織記憶與學習)。而核心能耐須符合獨特性、專屬性與模糊性。
1991年美國學者傑恩·巴尼(Jay B. Barney)提出VRIO模型,所謂VRIO模型,就是價值(value)、稀缺性(rarity)、難以模仿性(inimitability)和組織(organization)模型。一個企業若僅擁有有價值的能耐,便只能維持競爭均勢;若具備有價值且稀有的能耐,就能獲得暫時性優勢;若同時具備有價值、稀有且難以模仿的能耐,則擁有長期性優勢;而若還具備組織性,則能擁有永久性優勢。
國際學者Hafeez則認為關鍵資源可分為:資源與能耐。
首先,資源指企業所擁有的有價值資產。包括有形資源,如設備、土地、資金和廠房等;以及無形資源,如技術、專利以及品牌。需具獨特性(有價值、稀少、不可替代)、專屬性(不怕被挖角)與模糊性(無從學習、不易輕觸釐清、無法取得)才是資源。
對公司而言,需長時且一定途徑才能取得,且須加強因果模糊性(內隱),讓競爭者難了解背後原因,最後還需持續投資。
其次,能耐指運用、轉換與整合資源的能力。著重在「資源間」的整合,透過此種整合,可以更有效地發揮資源的生產力。如SONY零組件微小化能力與Walmart實體分配的管理能力,零售點資料蒐集有效控制存貨的能力核心能耐之策略邏輯建立原則:第一步是確認現有核心資源,那些為優勢核心資源;第二步是充分利用「優勢核心」創造價值;第三步是確認弱勢核心並強化之,以及第四步,決定資源建立是自行發展、外購還是合作發展。
資源與能耐是競爭優勢的根源,可以創造獨特競爭力,創造卓越的效率、品質、創新與顧客回應,形成差異化或低成本,產生卓越的獲利能力。也是商業模式創造永久優勢的來源。
對企業而言,檢視核心能耐的動態變化,有四種策略性作法可發展:
一、對現有市場與現有核心能耐而言,需盡量「填空」,補滿現有缺口,以機械業為例,需發展核心能耐爭取更多使用者,更多使用量,形成市場滲透。或利用現有核心能量降低成本、交期縮短、增加新功能,形成高品質中價位。
二、現有核心能耐應用於新市場中,可找尋「白色地帶」,追求產品差異化,與國外策略聯盟,進入新興市場。
三、在現有市場中發展新核心能耐,爭取「三年後第一」,對機械業而言,發展結合IT網路、高速化、複合化、線性馬達、PC-Based、綠色/環保機器
四、在新市場發展新核心能耐,可掌握「機不可失」,如發展光電設備、醫療器材設備,網路事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