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97字
因全球化加上疫情的後續影響,薪資上漲幅度追不上物價上漲幅度,現在上班族愈來愈辛苦,陷入了迷惘的世代,世界各國工作職場掀起了「內捲」,與「躺平」的風潮。
躺平族有很多類型,其中一種是:社會競爭壓力太大,覺得人生苦悶,乾脆放棄遠大目標,認為生活品質更重要。因此不想「過度」努力,主張「不買房、不買車、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子」。
另一種躺平類型是家境很好,他們在幼童時期因父母過度照顧變成媽寶,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長大後不上班不工作,天天窩在家裡打電動看影片。因家境不錯,父母也不勉強孩子得上班工作,更加重了躺平心態,漸漸地就跟社會脫節,幾年後也就更難回到職場。
這種衣食無缺的躺平族,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前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醫師是仁心仁術的腫瘤科醫生,有一天早上閻醫師巡視病房,看到一位白髮斑斑的老太太坐在床前發呆,閻醫師跟老太太打招呼好幾聲,老太太都沒聽到。閻醫師走近老太太身邊,再打一次招呼,老太太終於聽到了,說:閻醫師早安。
閻醫師問:老太太,您剛剛看著窗外如此出神,都沒聽到我的打招呼,您在看什麼呀?
老太太說:我在看窗外輕人在打籃球,他們好有朝氣,好有活力啊,年輕真好。
閻醫師安慰老太太說:您也年輕過啊,我們每個人都年輕過啊。閻醫師突然好奇的問:老太太,您年輕時都在做什麼啊?
被閻醫師這麼一問,老太太突然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嘆了一口氣說:我打了一輩子麻將啊。
繼續對話下去,老太太驀然回首,對自己這一生寶貴光陰幾乎都花在麻將桌上,有著滿滿的失落感與遺憾。
閻醫師故事中的老太太一定是很有福報的人,她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衣食無缺無憂無慮,不必辛苦工作負擔家計,可以逍遙過日子天天打麻將,這種生活一定會羨煞很多人。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單是衣食無缺,這只是生理的需求,人活著還有精神層次的需求。
根據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類滿足了最底層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後,會進一步提升到社會歸屬感與自我尊嚴的需求,最後到自我實現,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與成就感。
成大功,立大業,賺大錢,這是以前世代的人生主流價值。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太大,工作價值觀改變,年輕世代不求賺大錢立大功,追求小確幸當然也是一種選擇。
衣食無缺的年輕躺平族,是否有一天等到年老時,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這一生打了一輩子電動,會不會感到悵然若有所失?
每個人都為自己人生做出選擇,最終,也都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無怨無悔。(作者是企業人文講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