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06字
迎接新的一年,快速變化的經濟和社會情勢已成新常態,面對多變的前景,如何隨時準備好保護自己?保險是人身風險最佳的防護網,需要做適當的規劃及適時的調整,以符合自身及家庭的需求。藉由新年開春之初,提醒民眾好好檢視過去購買的保單,保額是否足夠?保障內容是否完善?是迎接新的一年必做的功課。
所謂保險規劃,就是透過保險來保障如果意外降臨或風險事故發生,仍有足夠的資金來面對,維持原本的生活品質,不會因意外導致無法保障生活基本所需。因此,在進行家庭保險規劃的時候,首要就是先確認誰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並做好最壞情況的打算,萬一沒有經濟來源,一家人要怎麼度過這樣的危機。
除了預先考量可能碰到的家庭生存危機外,也要回過頭來,先就目前的收入,扣除必要家庭開銷、儲蓄之後還有多少資金,可藉由保險的槓桿功能轉嫁風險,幫助打造完善的保險防護網。
一家之主最需要考量哪些風險,可從四個方向開始著手保險規劃。例如一家之主萬一因為意外失去工作能力、甚至身故,這代表家庭將失去經濟來源,也就是說為了保障家庭基本的生存能力,必須先將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甚至失能險納入家庭保險規劃中。
根據壽險公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人平均死亡給付金額為57.3萬元,對於一家三口而言,這筆錢恐怕短期內就會用光,不足以保障未來的生活。因此,在規劃壽險保障時,建議考量目前家庭收入、未來收入、所處人生階段的需求及人生目標等,來做保險需求的規劃。
若將以上最基本的保險規劃完成後,行有餘力則建議就失能風險進一步建構完善的保障。根據衛福部調查,國內25歲至54歲青壯年重度失能後平均有超過20年的餘命,相關生活照護費用恐達數百萬元,因此建議將可能的生活照護費用風險轉嫁給相關的保險商品來支應。
完成了家中經濟支柱的保險規劃後,若資金上仍有餘裕,也應該將未成年孩子的保險需求納入家庭保險規劃中。其中又以定期險及一年期商品為主,從建構孩子基本保障的觀點來看,這樣安排對家長而言相對經濟實惠;針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相關醫療行為而產生的花費,則可考量實支實付醫療險、意外傷害險等商品。另提醒,隨著孩子成長可能面臨不同風險,保單需要每年檢視調整,確保醫療技術持續進步下,孩子的醫療保障內容能跟上時代。
除了在歲末年初安排時間做保單健檢之外,隨著人生階段改變,例如家中有新成員誕生、工作職業有所更動、甚至在自己生日的時候都勿忘檢視保險需求,及時調整強化保障。
在檢視重點上,可以從小地方檢視到大方向。例如,可以注意保險繳費方式是否需要調整、帳單地址是否正確等;大的方向則可以就經濟能力、家庭承擔責任來考量,是否需要調整保險保障額度、是否需要增加更完備險種,或是要怎麼利用保單的附約來創造更有效率的保障,逐步為個人及家庭打造完善的保險規劃。此外,更可尋求專業的壽險業務顧問進行需求分析,了解市場上新資訊,並重新整合家庭保障規劃。(本文由台新人壽總經理邢益華提供,記者齊瑞甄整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