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55字
針對台灣2024年展望,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昨(22)日指出,壽險業今年上半年總保費年增率為2.8%,但不預期總保費收入在今年底或甚至2025年會有強勁的成長率。反而更多壽險公司致力於可持續高價值的業務成長。而壽險業上半年大賺2,145億元,年增逾三倍,然而,惠譽認為獲利能力改善的持續性仍有待考驗。
惠譽信評舉辦「惠譽看台灣2024」記者會,惠譽亞太區保險評等資深副總經理吳傑佩指出,保險公司一直為2026年實施的在地化清償能力制度(ICS)與會計準則(IFRS 17)做準備,這對業界有重大影響並帶來挑戰。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需積極加強自有資本及財務抗壓韌性,因為在未來制度下,淨值變動對利率敏感度增加。
吳傑佩表示,金管會今年3月初開放保險業得透過成立特定目的境外籌資事業(SPV)於境外發行具資本性質之債券,這對壽險業信用狀況具有正面影響;包括有助多元籌資管道,優化資本結構,舒緩因接軌2026年所帶來的資本壓力。
此舉亦有助保險業者減少對台灣資本市場依賴,台灣保險公司在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籌資方面與全球保險業者看齊。如國泰人壽很成功的海外發債之後,吸引香港、新加坡等海外投資者,對台灣壽險業更有興趣。
至於六大壽險公司在接軌前需要增資多少金額,吳傑佩說,可以用現在各公司的資本適足率(RBC)參考,如果已經遠超過法定標準200%,即可以理解為在ICS規定之下承壓能力較穩健。
除了持續積極發行境內或境外次順位公司債券可計入資本以加強TW-ICS 制度下清償能力外,吳傑佩認為,改善基礎利潤是壽險公司的業務策略關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