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0字
把樂譜上的音符正確地演奏出來,當然是學樂器的孩子最優先會被要求的事情,也因此,許多練習都是以這樣的前提來進行和安排。而如果能在正確的節奏(節拍)上,演奏出對的音,那麼音樂的形狀也就會被展現出來了。
但,音樂僅只於此嗎?
如果仔細再看看樂譜,通常都會發現除了基本的音符節奏標記之外,還會有不少的符號以及文字;這些記號通常是要表達樂曲的表情以及詮釋方法,而有了這些,音樂才會從平面變成立體,從黑白變為彩色。
只不過,對於在學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光是把基礎的節奏與音符(音準)搞好可能就已經很困擾了,若是再把這些音樂記號也加進練習當中,則更為燒腦。但如果沒有在起步時,就能讓他們了解到這些音樂表情的重要性,隨著樂曲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在學習上也就會變得越來越機械化,而失去音樂和演奏者間本來應該要有的共鳴及連結。
要怎麼讓孩子們在練習時也同步加上這些詮釋方法,同時也不會增加太多負擔,以下有幾個可能的建議供作參考:
1.用唱的取代用樂器演奏
使用樂器進行練習很容易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小節甚至幾個音符上面,這樣很難去練習更多的東西。這時可以改用演唱的方式,先把整首樂曲完整地唱出;少了演奏技術的干擾,就可以把專注力放在音樂表情記號上,將整首樂曲該有的樣貌,烙印在腦海中。
2.用雙手拍打節拍時,同步練習強弱及速度的變換
這是我自己很愛的練習,因為同時可以練習節拍以及強弱的轉換。雖然少了旋律,但卻能夠更去體會到節拍跟節奏之間的關聯,讓拍子不再是機械化的運動,而變成一種韻律。
3.帶入色彩或是畫面的想像
許多的樂曲其實都有所要描寫的意象,比如說舞蹈、行走、微風、田園、湖泊和山林等等。如果能先讓孩子們有了畫面,那麼很多音樂表情其實不需要透過符號文字的提醒,也能自然地表現出來。比較不具寫實意象的音樂也可以用色彩的方式當作輔助,透過色彩的對比,來使得音樂的層次更加的鮮明。
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夠有些許幫助,讓每首樂曲都能為孩子們在學習上留下有趣的記憶。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UZIK閱聽古典樂
2006年10月,《MUZIK》第1期上市,13多年來,為華語書市中唯一的古典音樂專門雜誌。2020年3月,《MUZIK》走過149期後,轉以專注線上內容,以更快速與即時的方式,與全世界的樂迷分享古典音樂的美好!熱門
邱德夫專欄/日本威士忌酒廠之旅 兩位大叔七天六夜的日本自駕遊
Tesla 純電皮卡 Cybertruck 來了!硬派巡展全台13站點一次看
張維中專欄/Fuglen Sangūbashi 日本與北歐的咖啡「香」遇
從遊艇到 Villa 在亞果體驗總裁級頂奢生活
孫德銘專欄/下一輪鐘錶市場的趨勢會怎麼走?
看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