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搶救數位金融弱勢/老太太被騙 過程全是心酸

本文共787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專題報導

70多歲的陳老太太,去年3月初才跟保險公司開通網路服務,結果七張保單在一個月內,不是被解約領走,就是被拿去質借,金額合計上千萬元。老太太跑去跟保險公司說,她遭詐騙集團冒名申辦,要求保單回復原狀,但被保險公司拒絕。

這是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真實案例,評議中心總經理洪令家說,評議中心處理的案件中,有不少是被詐騙或親友幫忙開個數位存款帳戶,錢就不見了。陳老太太更慘,存款被騙,連保單也不見了。

隨著數位金融服務愈來愈發達,高齡者如果不太會用3C產品,甚至不了解數位存款、網路銀行就去開通,加上銀行沒有確實執行KYC(認識你的客戶),就很容易發生爭議。

評議中心也常發現,有高齡者會抱怨系統當掉了,但業者都說沒問題,最後發現是使用者操作不善。還有一種爭議是,不論高齡者、身障者或是一般人,都很常發生,那就是把網路帳密交給理專、親友等,等到有損失,還是得自己認賠。

陳老太太的慘事,是這樣發生的,陳老太太主張,有詐騙集團冒名辦了她的銀行數存帳戶,又跟保險公司冒名終止保單契約、辦保單貸款,她已跟警察局報案,希望保險公司把她的保單回復原狀。但保險公司舉證,陳老太太是自己開通網路服務,自己使用OTP驗證碼(一次性密碼)進行身分驗證、設定密碼、完成交易,交易款項隨後也匯入她的銀行帳戶,保險公司還寄了通知到陳老太太的電子信箱。

保險公司主張這七張保單的交易行為有效,評議中心在刑事偵查完成前,也無法直接認定她是遭詐騙集團冒名,而要求保險公司將保單回復原狀。

不過,洪令家反問,保險公司對於一個過去從未有網路交易歷史的老人家,短時間內頻繁利用網路進行大筆金額交易,難道不應該主動問一下當事人?保單質押、解約都會損失很多錢,保險公司怎麼可以一封mail通知,就以為沒責任了?

這個案件,評議中心雖暫時無法要求保險公司將保單回復原狀,但對於保險公司未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要求保險公司應補償老太太10萬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