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搶救數位金融弱勢/四類族群 各有困境

本文共765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

「年輕、高齡、身障、偏鄉」,是資策會數轉院金科中心策略長周樹林眼中的數位金融弱勢,不過,他認為,靠著金融科技(FinTech)有機會彌補數位落差,讓金融弱勢也能跟一般人一樣,擁有銀行帳戶、管理財富,公平享有來自銀行的服務。

策會數轉院金科中心策略長周樹林 資策會/提供
策會數轉院金科中心策略長周樹林 資策會/提供

四種弱勢,「障點」各不同。高齡者學習科技需要時間,也要有人教;身障者有些沒辦法看畫面,有些無法說話,或者行動不便,就需要金融業者提供工具,以及重新設計服務流程。偏鄉過去則因金融通路有限,今日的數位化只要一慢,就更加深城鄉數位鴻溝。

至於,年輕小白與微型企業一樣,都是貸款上的弱勢,近來NFT、加密貨幣大興,小白們也需要更多認識風險。

周樹林說,普惠金融有一個重要理念,那就是多數的金融服務,要提供給多數人使用,而且在普及服務的同時,也要讓弱勢能負擔,洗刷過去很多人認為,只有有錢人才用得上銀行,且能取得最多折扣的黑歷史。

他認為,數位金融能協助翻轉弱勢者命運,比如國內有金融科技公司,把債券投資碎片化,讓資金不多的投資人,也能參與債券投資。又或者像是在國外,有純網銀專門以非金融數據做KYC(了解你的客戶),讓無法在傳統金融機構開戶的難民、移民,也能享受到基本的銀行服務。

這些非金融數據,包括了電話費帳單,或者交由AI從當事人的臉書,估算出可能的生活收支。在國外,還有FinTech公司專門開發出專給窮人,或收入不豐的農夫貸款。

在數位化浪潮底下,尤以高齡、身障、偏鄉等弱勢金融族群,正蒙受龐大的數位鴻溝,他建議,金融機構可針對不同的特殊族群,設計差異化的金融商品服務,既兼顧了ESG,也有機會賺到錢,當然要做這些事,金融監理機構的支持必然不可少。

對金融機構來說,要以一個網站,或一個App來服務所有人,並不容易。資源有限下,不妨聯合幾家同業一起針對某類型弱勢,或者偏鄉,來開發產品,也能慢慢發展出獨特的金融生態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