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開放銀行卡關1/開放銀行有開沒有放 消費者為何還是拿不到金融資料主導權?

開放銀行就是透過銀行跟TSP合作,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方式,讓TSP共享金融數據,提供客戶更多元、便利的金融加值服務,這等於把金融資料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不再由銀行獨享。 圖片來源:Freepik.com
開放銀行就是透過銀行跟TSP合作,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方式,讓TSP共享金融數據,提供客戶更多元、便利的金融加值服務,這等於把金融資料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不再由銀行獨享。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本文共3023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小張往來的銀行有五家,經常會搞不清楚自己的資產到底是多少,他加入一家新創業者的APP平台後,只要登入APP,在五家銀行的存款、基金、債券有多少,一目瞭然,不用再到五家銀行的APP一個個查。

他手上的信用卡有四張,以前每次要刷卡時都會猶豫到底要刷哪一張,回饋比較多,自從使用新創業者的APP後,會自動跳出當下刷哪張卡最優惠,讓他覺得超方便。

甚至,當某家銀行短天期美元存款利率加碼優惠,但小張的帳戶餘額不夠時,也可以透過APP平台,直接從另一家銀行的帳戶轉錢過去,讓資金做最有效率運用。

這些都是「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在國外的應用場景,國內還沒有完全實現,而新創業者就是所謂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TSP)。

開放銀行 資料主導權還給消費者

民眾在銀行的存放款等資料,到底是民眾的?還是銀行的?答案當然不是銀行的,但現在客戶所有資料卻都被鎖在銀行。開放銀行就是透過銀行跟TSP合作,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方式,讓TSP共享金融數據,提供客戶更多元、便利的金融加值服務,這等於把金融資料的主導權還給消費者,不再由銀行獨享。

過去客戶資料被銀行視為重要資產,開放釋出後,對銀行難免有衝擊,實際上,開放銀行對銀行也不全然只有壞處沒好處,一位銀行主管說,金融機構也會享受TSP的新通路,挖掘更多潛在新客戶、開拓新藍海。

對新創業者來說,則可以透過創新服務參與金融活動,開放銀行的目的,可以說是要打造消費者、銀行、TSP三贏的金融生態系。

英國是最早實施開放銀行的國家之一,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說,歐盟在2016年頒布了第二號支付服務指令(PSD2)規定,在消費者同意授權下,金融機構必須開放消費者的各項數據給TSP,讓消費者擁有數據使用權(Data Right)。

除了英國,包括澳洲、新加坡及香港等國外,也都有推動開放銀行。

海外怎麼做

立法強制推動vs.鼓勵業者自願

金管會官員表示,國際作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立法強制推動」,成立一個類似聯徵中心的特定單位,要求銀行揭露訊息到這個單位,再由這個單位提供給TSP,TSP必須經主管機關核准或登記受監管,像英國等。

另一種則是「鼓勵業者自願」,由銀行跟TSP業者合作,銀行把客戶資料透過共通的API給TSP,像新加坡、香港等。

金管會當年評估後,基於不用修法、銀行反彈相對小等考量,決定採自願模式,從2019年開始分三階段推動,從公開資料、消費者資料,到最後的交易資訊,今年1月開始啟動第三階段。

以小張的情況來說,如果小張要在台灣使用TSP提供的開放銀行服務,前提必須是TSP同時跟他往來的五家銀行,簽有合作契約,如果銀行不願跟TSP業者合作,能提供給小張的服務就有限。

當初國內政策決定捨英國而採香港模式時,就有業者認為,這種開放銀行方式,等於有「開」沒有「放」,成效待觀察。

果然,台灣的開放銀行推動五年來,現況與理想仍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階段目前只傳出集保在規劃,據了解,上周集保找了幾家公股銀行成立專案小組評估,...
第三階段目前只傳出集保在規劃,據了解,上周集保找了幾家公股銀行成立專案小組評估,由於第三階段涉及帳戶移動,資安規模更高,相關細節還在洽談中。 圖/集保提供

台灣政策半吊子 有「開」沒有「放」

問題1、參與業者愈來愈少 

差距之一是,第二階段的TSP業者只剩一家,第三階段至今也只聞樓梯響。

根據金管會資料,第一階段的TSP有五家,參與的金融機構有27家,知情人士說,下半年會再新增一家嘉實資訊,目前正在測試中。

第二階段原本參與的TSP業者有兩家,集保跟遠傳,遠傳今年初突然決定退出,震驚金融圈。

知情人士透露,遠傳投入第二階段,從2021年1月開始到2024年3月,三年左右的時間,以最先合作的遠銀為例,申請的人只有三千多人,有做查詢的只有三萬多筆,「數字不是很好」,後來遠傳跟其他銀行也上線了,但客戶數也不多。開放銀行相關系統的投入跟維運,都需要成本,用戶數不多情況下,只好決定退出。

第三階段目前只傳出集保在規劃,知情人士表示,集保找了幾家公股銀行成立專案小組評估,上周才剛開了會,由於第三階段涉及帳戶移動,資安規模更高,相關細節還在洽談中。

大家都很清楚,集保是在配合政策,一位知情人士說,「集保不做,就沒有第三階段」;開放銀行走到關鍵的最後一哩路,有點卡關的感覺。

問題2、得同步開啟多家銀行App 消費體驗不佳

差距二是,目前第二階段實際運作上,消費者在進入TSP業者集保的「e手掌握」APP後,仍需導入各家銀行的APP,跟理想的一站滿足,仍有距離。

舉例來說,小張五家往來銀行,都有跟集保合作,小張首次進入集保APP後,必須再導入這五家銀行的APP,分別輸入密碼後,才能查詢五家銀行的存款資料,三個月內隨時可查。

三個月後,如果要再查詢時,就必須再重新輸入五家銀行的APP密碼。這感覺跟自己上五家銀行APP查詢,差別好像不是很大?集保及財金公司主管都表示,這是為了安全性考量。

集保主管說,其實對有使用集保e存摺(現在稱e手掌握)的民眾來說,開放銀行是加值服務,如果民眾沒有加入集保APP,自行到銀行的APP查詢,是看不到股票、基金等證券資料。等於同一個APP上,同時可以看到股票、基金、銀行存款資料,還是有好處的,多一個管道讓民眾查詢個人資料。

對股票投資人來說,只要進入集保APP就可以查到在各券商下單的股票,不用導入各券商的APP,為何證券資料可以,銀行存款資料做不到?集保主管說,那是因為證交法賦予集保做有價證券保管業務,本身就有這些資料,但銀行沒有一個保管各銀行資料的中心,架構不同。

知情人士說,根據第三階段初步規劃方向,如果是交易類,一樣要回到銀行的APP才能執行交易,舉例來說,小張想下單買股票時,發現慣用的甲銀行證券交割帳戶錢不夠了,想透過集保APP,把乙銀行的錢轉過去。

但要執行這個轉帳的動作,小張還是得到甲銀行的APP去操作,不能直接進入集保APP,下指令後就直接執行,原因還是資安考量。

知情人士表示,對使用者來說,當然是節點愈少愈方便,但如果要一次到位,可能要有相同的身分認證機制,這涉及各國數位發展基礎建設的不同,當國家有統一的數位身分認證就容易,但現在我們沒有一致的標準,TSP跟銀行標準都不一樣。

問題還沒結束,集保雖配合政策投入第三階段,但未來能運用的範圍勢必有限,以信用卡的資訊整合、申請服務為例,集保目前就不打算加入,畢竟集保本業仍在證券相關業務。

集保可以配合政策讓第三階段不跳票,但能提供民眾真正的開放銀行服務,範圍勢必也會受限,消費者想要享有更多元、便利的金融加值服務,還是會有段距離。

旗下CWMoney是第一階段TSP的CMoney創新事業部負責人劉睿哲表示,台灣...
旗下CWMoney是第一階段TSP的CMoney創新事業部負責人劉睿哲表示,台灣還沒有出現強而有力、能整合多家銀行的TSP,所以民眾體驗不深。 記者曾學仁/攝影

問題3、惡性循環 場景愈玩愈小

差距三是,民眾對開放銀行無感。一家民營銀行主管說,現在銀行的APP都很好用,對民眾來說,如果往來銀行沒有全部加入TSP平台,就沒有使用場景,不如在原本的銀行APP還可查到完整資料。

旗下CWMoney是第一階段TSP的CMoney創新事業部負責人劉睿哲表示,民眾感受不到好處,可能是還沒有出現強而有力、能整合多家銀行的TSP。

賴偉晏認為,客觀一點原因也許是,因開放銀行剛推出仍未普及,還沒有到百家競爭的成熟發酵期;對消費者來說,既有銀行提供的生態圈場景,已足夠滿足「現在」的數位金融需求,但是「未來」數位金融與創新服務需求的「想像力」還沒被打開。

延伸閱讀 》

開放銀行卡關2/銀行不放手就怕客人跑了 消費者怕詐騙 開放銀行為何這樣難

開放銀行卡關3/政策半生不熟還要走下去?3點修正 台灣數位金融可望百花齊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深度整理包/低利時代借錢來滾錢?投資小白該注意的幾件事
下一篇
遲來的景氣春燕2/製造業「均衡」復甦 兩年半以來首見 傳產還是要擔心大陸低價競爭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