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48字
勞動部2023年11月公布2024年(第一季)人力需求調查,顯示2024年的1月人力需求淨增加4.9萬人,其中營建工程最缺,人力需求為4276人,是歴年最高。
少子化帶來勞動力短缺,加上年輕人不願意從事施工環境不良、粗重流汗的工作,建築及室內設計產業缺工情況嚴重。
上述缺工影響所及:
一、施工成本增加:室內裝修業至少增加20%以上,營建業更高更不穩定。
二、工期增長:約增加30%左右。
三、品質降低:有人做就好,不敢要求品質。
四、棟棟
五、機器工人接棒:AI智慧機器工人提早到來。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的誔生
2019年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盛郁庭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王識源共同創辦「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積極研究由各式功能機械人,用於「重複、危險與長時間」的工作,為當前勞動力短缺不可逆的困境,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營建、室內設計的機器人大軍
ROSO實驗室特別針對工作環境不佳的埸域,例如室內噴漆等開發「噴塗機器人」,協助作業自動化,而且已有初步研發成果。另外配合運用AI演算來精進各種建築工程工法模擬,是研發另一項亮點。
新世代的家具技術-列印家具
基於大量製造效率與成本降低,市售家具產品外觀、材質基本上大同小異; 3D列印家具則是透過3D列印產出你想像的造型;盛郁庭認為,客製化需求被滿足是3D列印家具一大特色。
此外,3D列印相比一般家具製作流程更環保,盛郁庭說,大家可能會覺得塑料是非常不環保的材質,但我們在開發時,會把用過的塑料重新絞碎,重複列印4、5次;透明度可能會下降,但是經過重複列印,廢棄的材料被賦予新的價值,再度回到我們生活當中。
昇華到藝術創作的領域
顛覆一般人對3D列印塑膠材質粗糙的成見,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取得突破性技術,創造3D列印細緻的外觀與曲線,投入藝術創作的領域。
在公共空間與營造方面的作品獲得來自各界好評,例如位於美濃運動中心前的《韻水 慢漫》,使用自行開發的機器手臂水泥3D列印技術,成功挑戰讓水泥瞬間凝結,打造如自然河水般優美曲線的街道座椅,成為獨特的景觀藝術。
ROSO也受邀參加東京森美術館的「森未來與藝術」展覽,展出作品《Muqarnas》(鐘乳石簷口,2019),與國際知名數位運算藝術家Michael Hansmeyer合作,其透過coding程式編碼來描述虛擬空間的摺紙,摺出一座巨塔,塔柱周圍有一個直徑6米的柱飾,由約1萬4千根不同長度的鋁管構成,總重量約2噸,懸吊於天花板上,展現數位工藝美學。
設計台灣,揚名國際
ROSO在2023年榮獲美國建築大師獎(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的作品《白羽岸・pahanhannan》,造型取材自部落青年頭飾上羽毛和白布條。ROSO認為回歸「人」的發想是創作關鍵因素,並與在地團隊合作。真的有生活經驗在那裡發生時,那些經驗就會影響人;為了打造這個作品,ROSO進一步去了解它背後的脈絡,最後擷取了原住民的傳統服飾轉換成自己的語彙,像原住民手牽手、既團結又有傳承循環的概念。
為臺灣設計走出特別的路
ROSO名字取自「Robotic Solution」,致力於整合電腦運算設計、機器人3D列印技術與新興材料研究,在數位工藝的實踐之下,挑戰「建築的想像力」與「建造的可能性」。盛郁庭認為,我們團隊一直在做的事,都是跟不同的跨界再結合,試圖尋找新的可能。
ROSO「邏數股份有限公司」接下來的目標之一,就是將團隊的科技藝術打造成品牌,讓大家知道臺灣設計也可以走出特別的路。此外,繼續推廣營建自動化應用在工地現場,這條結合機器人、數位運算與藝術的道路,以運算科技和機器人作為ROSO的技術基礎,又同時要兼顧設計與美感,盛郁庭和ROSO團隊走的是人所未至,一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