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歐亞製造業景氣 走出谷底

提要

歐元區1月PMI攀五個月高點 大陸萎縮放緩 日韓新訂單指標好轉 業者樂觀前景

儘管亞洲多國製造業景氣仍處萎縮領域,但中國大陸解封正提振整體前景,製造商信心普遍好轉。(美聯社)
儘管亞洲多國製造業景氣仍處萎縮領域,但中國大陸解封正提振整體前景,製造商信心普遍好轉。(美聯社)

本文共745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在農曆年後的喜氣氛圍下,最新數據顯示,歐洲能源市場回穩與中國大陸解封,正使歐洲與亞洲製造業景氣在2023年初好轉,暗示最壞情況已經過去,製造商對未來一年前景也更加樂觀。

標普全球公司1日公布,歐元區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攀升至48.8,為五個月來最高,雖仍低於象徵景氣榮枯線的50,但景氣萎縮幅度緩解,1月產出次指標升至去年6月來最高的48.9,新訂單次指標接近50,製造商加快增聘員工。

推薦

標普全球財智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森指出,雖然歐元區製造商持續回報產出減少,訂單惡化,但景象已比去年10月低點更加光明。

在亞洲,日本1月自分銀行製造業PMI為48.9,跟上月的最終值持平,產出和新訂單等次指標的萎縮幅度縮小,供應商延遲交貨的情況是2021年2月以來最少,評估未來產出的次指標也升至三個月高點。

南韓1月製造業PMI略升至48.5,連續第七個月低於50,但新訂單次指標的萎縮速度放慢,業者五個月來首度增聘人手,增聘速度也是去年3月來最快,製造商對未來一年產出的樂觀信心也大幅改善。

中國大陸1月財新/標普全球製造業PMI則小升至49.2,為景氣連續第六個月萎縮,但萎縮程度放緩,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今年1月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供給和需求趨弱,外需低迷,就業下降,物流亦未完全恢復,但製造業企業樂觀情緒繼續提升。

東南亞製造業景氣也好轉,泰國、菲律賓及印尼的景氣持續擴張,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景氣萎縮放緩,而且價格漲幅趨緩、供應鏈干擾降低,都提振製造商對未來12個月的信心。

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亞洲能否挺過全球需求放緩和頑固高通膨的衝擊,仍不確定。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說,亞洲經濟低迷期的低谷已經過去,但美國和歐洲等主要出口市場經濟疲軟,仍讓前景蒙上陰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瑞士央行:協調瑞銀接手瑞信為確保全球金融穩定
下一篇
葉倫:未考慮存保無上限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