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54字
一顆經五角大廈評估為「不造成威脅」的中國大陸氣球,成為國務卿布林肯推延訪問大陸的理由,凸顯出美中互信基礎極低,如果有基礎存在的話。
氣球飛越美國蒙大拿州上空的消息2日在媒體曝光,但在1日晚間布林肯與副手薛曼已經把北京駐美使館官員削了一頓,證明是官方向媒體釋放訊息。
北京外交部3日記者會先是表示「正在了解核實情況,希望雙方共同冷靜謹慎處理有關問題」;晚間證實這確實是來自中國大陸,但為民用無人飛艇,用於氣象等科研。因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對此表示遺憾。結果,美國國務院晚間就宣布暫緩行程。
美國方面,媒體稍早的用語是「疑似」(suspected)中國大陸的間諜氣球,國防部3日記者會明說這就是一顆偵察(surveillance)氣球,而且中國政府有能力操控,不是失控飄進美國領空。媒體追問軍方如何確認是偵察氣球?如何得知中國政府在後面操縱?發言人以軍事機密為由,拒絕透露細節。意思是,我說了算。
氣球到底有何功能?美中各自心裡有數。有分析家認為,間諜氣球是過時的產物,國際早就進入間諜衛星時代,北京釋放氣球,帶有向華府表示雙方既合作又競爭的意味。
但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遊戲,只有華府玩得起。布林肯訪陸前夕,在菲律賓多取得四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三個因應台海有事,一個因應南沙群島有事,針對性十足。
假如北京真的盤算藉由氣球向華府表態,布林肯延後訪問,已經清楚回應:眼前,只有美國可以這樣對其他國家。
美國也沒把話說死,一面將氣球凌空上綱到侵犯主權,布林肯此時出訪時機不宜,一面也透露,若條件允許,將儘快安排布林肯訪問中國大陸,同時雙方持續保持外交管道暢通。
從氣球消息曝光到國務院宣布延遲布林肯訪陸,大約16個小時,世界見證了兩強「鬥而不破」的最新示範。接下來,雙方將如何出招?且拭目以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