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51字
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即將卸任,當局正積極找尋繼任人選。但根據日經亞洲評論,比央行人事更重要的是預計今春企業調薪情況,日銀不妨等工資、物價和經濟情勢穩定之後,仔細評估政策再採取行動,不急於出手。
黑田東彥2013年3月上任後立即迅速採取大規模的寬鬆政策,目標是兩年內讓通膨率達到2%。他說自己不會像過去的日本央行領導人一樣,「一步一步地來」,結果卻寬鬆了十年,而且被迫採用額外政策工具,例如負利率和殖利率曲線控制,而他今年1月在達沃斯世界論壇年會上表示,唯一的遺憾是,「2%的通膨目標沒能以可持續和穩定的方式實現。」
他說,日本不再面臨通貨緊縮。失業率下降了。但儘管有更多的工作職位,實質薪資卻停滯不前。進口價格上漲導致的通貨膨脹,讓家庭被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許多人感覺現在的日子更難過。
根據日經,日本央行從1991年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爆掉後,就開始嘗試貨幣政策的實驗。黑田東彥將寬鬆政策推向前所未見的領域,日銀目前持有大約半數的日本未償國債。
在黑田東彥領導下,日銀貨幣政策的面貌更加錯綜複雜,包括通膨目標、購買政府債券、買進像是ETF的風險資產和殖利率曲線控制等等,連金融專家都難以解析,這使得日本央行更難與市場和大眾溝通。
1月30日,一個獨立政策顧問小組敦促日本央行和政府為實現2%的通膨目標設定更長的時間框架。債市對於央行可能很快調整政策的揣測愈來愈盛。
但僅僅逆轉寬鬆政策,並不足以成事。日經認為,重點是花時間檢視過往政策,不僅前10年、還有泡沫破滅後30年來的政策,並以易於理解的形式向大眾和市場展示結論。
日經指出,日本經濟現在可能處在30年來最大的轉折點,最近的物價上漲主要是外部因素迼成,例如新冠疫情干擾供應鏈,以及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食品成本飆升。
儘管通膨不如日本央行預期,但預料將推動許多公司在今年春季勞資談判時調高薪資,可能為物價進一步上漲鋪平道路——這是安倍晉三領導的政府介入勞資談判,或透過日本央行量化和質化寬鬆都未能達成的事。
日經說,日本可能即將看到經濟「新景色」,但不必貿然行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