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話題系列加開第二季!
空降接班可以嗎?老員工難溝通該怎麼辦?
12位傑出企業二代,揭開繼承者們面臨的三大試煉與四套解答劇本!


不再通知

投資人看清楚了:美歐英央行此刻「言」比「行」重要

本文共736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Fed)20日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注意力集中在Fed官員預測年底前利率都將維持在5%以上,以致美股下跌、美元挺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躍上17年高峰。

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這顯示Fed已運用「前瞻指引」成功轉移市場焦點,從揣測Fed啟動降息的時間點,轉向察覺並接受利率終將升得更高、並且在高檔逗留得更久。

相形之下,歐洲央行(ECB)上周提高利率,但ECB的語調卻迥然不同,向市場明示可能升完這次就不再升了。那有效地緩和了實際升息的衝擊。結果呢?歐股上漲,歐元貶值,德國公債殖利率也下滑。

巴隆周刊指出,在主要央行升息循環的最末階段,「前瞻指引」的重要性更甚以往,且顯然被市場視為比實際的利率決定更重要。這是因為:市場總是往前看。

基於金融情勢在通膨後續發展扮演關鍵角色,央行能否傳達有效的訊息,攸關馴服通膨的成敗。

英國央行(BOE)21日意外尾隨Fed腳步,也宣布按兵不動,中斷2021年12月以來一連14次升息趨勢,但表明預留日後再次升息的選項,以免通膨降溫趨勢生變。

這段日子以來,BOE雖一路穩定升息,但向市場傳達的訊息卻一直飽受「太鴿」的批評。這一回,BOE雖說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率短期內可望大幅下滑,反映能源通膨年增率降低,但同時也指出服務通膨率仍可能居高不下,若通膨降得不如預期,仍準備再次升息。

央行縱使向市場傳達種種訊息,不論有意或無心,投資人對最新一輪利率決策後情況會是如何,其實仍舊毫無把握。

就Fed來說,整體訊息是利率將升得「更高、更久」,只不過細節(包括11月的利率決策)仍得視接下來出爐的經濟數據而定。

但綜觀美、歐、英三大央行最新聲明的基調與弦外之音,市場接下來迎來「鴿派驚喜」的可能性,可望大於遭遇「鷹派意外」的機率。

巴隆周刊指出,在主要央行升息循環的最末階段,「前瞻指引」的重要性更甚以往。也因此...
巴隆周刊指出,在主要央行升息循環的最末階段,「前瞻指引」的重要性更甚以往。也因此美國聯準會(Fed)20日雖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聚焦Fed官員預測年底前利率都將維持在5%以上,以致美元仍挺升。圖/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紐西蘭出現識字危機 全國學校將禁用手機
下一篇
南韓11月出口加速成長 年增7.8%優於預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