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24字
過去數十年,心理健康機構開始將「童年不良經歷」列為日後產生心理疾病的危險因素。這些經歷包括:身體或情緒虐待、情感忽略、家暴、家庭破碎與貧困。但一項新研究卻指出,一件你我都可能經歷過的事,對心理的傷害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就是「童年搬家」。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大型研究17日發表在《JAMA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期刊,指出童年經常搬家的成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明顯高於定居同一地的人。
研究主要作者、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教授薩貝爾(Clive Sabel)甚至表示:「即便你來自最貧困社區,沒搬家、一直留在那裡,對你的健康是有保護作用的。反過來說,即使來自富裕社區,但搬家超過一次,罹患憂鬱症的機會還高於沒搬家且住在最貧困社區的人。」
這項研究由丹麥奥胡斯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與普利茅斯大學合作完成,涵蓋1982年至2003年間出生的所有丹麥人,人數超過100萬,其中3萬5098人曾被精神醫院診斷出得憂鬱症。
研究發現,10至15歲之間搬家多次的成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沒搬過家的人高出61%,即使控制其他各種個人因素,該風險依然存在。
研究並沒有試圖找到這種關係的原因,但薩貝爾推測,搬家破壞了兒童的社交生活,讓他們需要重建「社會資本」,例如交朋友、加入球隊與信仰團體等等。
他表示:「這發生在一個脆弱又非常重要的年齡階段,孩子們被迫停下來重新調整。我們認為數據指向童年的破壞性環境,但我們對此研究得不夠,也還不瞭解。」
另一個意外發現是,搬家的負面影響並不會因為搬到較富裕社區而緩解;從最貧困社區搬遷到最富裕社區的成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沒搬過家的同儕高出13%。相較之下,從最富裕搬至最貧困地區的人,風險增加18%。
薩貝爾表示,這凸顯穩定住在一個社區培養社會資本的重要性。貧困社區的年輕人「深植於該社區」;搬到更富裕的社區,會承受所有來自貧困成長背景的劣勢,還有無法融入的污名。
薩貝爾說,這項研究顯然能應用於政府社福機構照顧下的兒童。數據顯示,對於這個脆弱群體,應該避免在寄養家庭或住宿護理機構之間頻繁搬遷。
對於家長的建議可能更難,但薩貝爾說,父母打算搬家時應考慮對孩子的影響,「文獻清楚指出,童年、尤其是幼兒時期,維持穩定非常重要」。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