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24字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昨(18)日聯合發布,今年中央將投入人民幣66億元(新台幣297億元),撬動地方各類資金約人民幣12億元,支持各地實施「以工代賑」專案1,800多個,預估至少帶動農村低收入群體逾13萬人受惠,人均獲取勞務報酬將超過人民幣1萬元(新台幣4.5萬元)。
大陸財經專家、清華大學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上周在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疾呼,為了保經濟,建議向受疫情影響的百姓直接發錢,通過這個方式穩住未來的消費,就是穩住經濟。
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考慮發錢還是發放物資只能解一時之急,以工代賑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同時增加就業崗位,才能多頭並舉。
中新經緯報導,國家發改委表示,以工代賑資金安排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任務較重的市縣等重點地區,瞄準農村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等重點群體。
鼓勵各地廣泛組織吸納農村脫貧群眾,特別是因疫因災無法外出務工的群眾參與以工代賑工程項目建設,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緩解疫情對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的衝擊影響。
從源頭上把住以工代賑專案謀劃的「政策關」,確保發揮「賑」的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省份按照「省負總責,省、市、縣逐級審查把關」的原則,對申報項目前期要件是否符合政策要求開展審查。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工代賑投資計畫,由各省份解到專案後,預計發放勞務報酬占中央投資的比率將超過20%。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