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6字
中美對立之下,為防止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擴大至液化天然氣(LNG),中國大陸各能源企業正在增加液化天然氣的長期採購合約。
截至2022年底的兩年裡,大陸企業簽署的採購合約量達到每年近5,000萬噸,佔世界整體的四成,供應商從美國和俄羅斯擴大至中東。日本經濟新聞網指出,作為大宗買家,大陸的影響力正在提高。
報導提到,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與卡達能源(Qatar Energy)針對27年裡每年採購400萬噸達成協定,將自2026年前後啟動進口。
2022年,大陸民營大企業新奧集團(ENN Group)也與美國Energy Transfer LP就每年採購270萬噸達成協定。新奧集團還與美國NextDecade就分階段每年採購200萬噸達成協定。另,大陸燃氣也與Next Decade就每年採購100萬噸達成協定,計劃於2020年代後半期啟動進口。
歐洲調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顯示,大陸2021至2022年簽署的液化天然氣長期合約的採購量達到每年約5,000萬噸。按照大陸在2015至2020年的六年裡,每年採購約1,600萬噸計算,在截至2022年底的短短兩年中,採購量為此前約三倍的量。
除液化天然氣外,大陸還通過管線從周邊國家進口天然氣。大陸於2021年超過日本,躍居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停滯,2022年大陸的進口量減少18%,,降至約6,500萬噸。但有分析認為,大陸的天然氣需求今後將持續增加,到2030年將增至2021年的1.5倍以上。
大陸企業的長期合約達到每年9,000萬噸規模,供應商以產約2,500萬噸最多,澳洲產約為1,700萬噸,中東產約為1,400萬噸,俄羅斯產約為600萬噸。
大陸所警惕的是對美國產液化天然氣的過度依賴,去年12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願同卡達擴大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領域合作。
報導稱,為確保能源安全,大陸正在慎重分散供應企業。從天然氣來看,將通過大陸國內產滿足需求的逾半,其餘將利用管線從俄羅斯和土庫曼進口,並將來自美澳和中東等的液化天然氣結合起來加以利用。大陸石油大企業的高層指出,「(這樣)對特定國家的依賴不超過三至四成最為妥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