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新船訂單量 稱冠全球

提要

上月承接逾57%貨櫃船 競爭力強勁 韓國占比33%排第二

1月全球新船訂單量大陸居首 。 中新社
1月全球新船訂單量大陸居首 。 中新社

本文共674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文義/綜合報導

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昨(7)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196萬修正總噸(72艘),年減幅達63%。其中,中國大陸企業承接112萬修正總噸(40艘),以57%的占比居首。韓國企業承接64萬修正總噸(12艘),占比33%,排第二。

截至1月底,全球手持訂單總量為1億913萬修正總噸,較前月減少77萬修正總噸。中國大陸企業以4,919萬修正總噸(45%)居首,韓國企業以3,758萬修正總噸(34%)緊隨其後。

隨著2021年以來海運運費的暴漲,全球貨櫃船訂單量在2021及2022年都大幅成長,以2021年來說,克拉克森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成交新船訂單量為1,846艘4,573萬修正總噸(CGT),較上年增長了十倍以上,而中國大陸憑藉強勁的競爭力,承接了50%以上的貨櫃船訂單。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企業在2021年承接了965艘2,280萬CGT,以近5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韓國承接了403艘1,735萬CGT,以38%的市場占有率居世界第二。

到了2022年,雖然海運運費大跌,但當年全球新船訂單量也僅較上年小幅減少二成左右。

克拉克森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新船訂單量為4,278萬修正總噸(1,384艘),年減20%。其中,中國大陸企業承接2,082萬修正總噸(728艘),以49%的占居首位。韓國企業承接1,627萬修正總噸(289艘)居第二。

再從今年1月數據來看,雖然受運價大跌影響全球新船訂單量已較去年同期大減六成,但是全球造船廠的在手訂單仍相當龐大,未來新增運量仍會相當可觀,恐對航運運價形成壓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不良債公司SC Lowy認為中國大陸信貸「不具有可投資性」
下一篇
陸11月CPI年減0.5%、PPI年減3% 降幅均擴大陷通縮陰霾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