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09字
在大陸國家民委、文旅部、北京市等部門的推動下,大陸首座「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28日於北京蒙藏學校舊址開幕,這個體驗館是在近年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政策下,首度建立的此類場館,而大陸各地也已有多座類似場館正在興建中。
大陸國家民委主任潘岳指出,蒙藏學校舊址在中共的早期革命史和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蒙藏學校舊址保護利用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建成開放,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視」。
潘岳強調,要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突出各民族共有共用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北京市長殷勇則表示,蒙藏學校舊址的整體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他強調,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打造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讓首都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薪火相傳」。
大陸國家民委並在官網提到,此次開幕式,有北京、天津、甘肅、雲南、貴州、新疆等「負責體驗區第一期項目建設的省市區民族工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
而大陸官媒中國民族報旗下「道中華」則報導,體驗館採取「展覽+體驗」方式,在西院舉辦「中華一脈 同心築夢——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主題展」和「蒙藏學校舊址專題展」;在東院推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驗區」。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鄭茜介紹,體驗區建立持續的運行機制,「一方面協調全國資源,動員各地選送56個民族的體驗項目,取其精華,輪流展示;另一方面,定期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為主題,舉辦動態專題展」。
公開資料顯示,國立蒙藏學校是民國肇建後,政府1913年由蒙藏事務局開辦的少數民族專門學校,由當時蒙藏事務局(後改為蒙藏院)總裁、內蒙古喀喇沁右旗劄薩克郡王貢桑諾爾布力倡興建,該學校是在清代成安學、唐古忒學、托忒學、蒙古學4所學堂的基礎上合併建立。
國民政府成立後,則在北平蒙藏學校之外,又建立南京蒙藏學校、康定蒙藏學校。而北平蒙藏學校在1920年代的新生當中,就有烏蘭夫、吉雅泰、李裕智等左翼學生在校內設立第一個中共少數民族黨支部,被中共視為紅色歷史的重要遺址。
而近期大陸民族政策亦是力推各地成立「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相關場館,例如湖北省民宗委1月11日召開專題會議,確定在全省重點建設首批5個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而其他省分包含青海省、浙江省、雲南省、上海市、江西省、廣西自治區、甘肅省等地,也都已開展這類「體驗館」建設工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