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51字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碳中和:困局與破局」論壇上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胡蘿蔔+大棒」,碳價或者碳稅屬於「大棒」,央行的碳減排支援工具就是激勵機制上的「胡蘿蔔」。
參加這場論壇的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前人行行長周小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人行副行長宣昌能等也發表相關講話。
據澎湃新聞報導,易綱指出,人行以一個低息,比如說1.75%的利息給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商業銀行收到再貸款後,必須對碳減排的這些項目進行支持,同時要承擔向社會披露一些資訊的義務。碳排放具有很強烈的外部性,在於排碳的這些人沒有付出應該付的價格,所以就應該有一個碳價或碳稅。但是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怎麼讓別人知道它排碳,這就是需要披露的。
易綱還指,人行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的技術項目進行支持;第二類是對煤炭的清潔利用進行支持,這兩類支持工具是在2021年11月推出的,去年是執行這兩個工具的完整年。
他表示,兩個工具執行了一年多以來,人行實際上已經支持了人民幣3,000多億的再貸款,商業銀行貸出去了將近人民幣6,000億貸款支持企業這些專案。
易綱說,在這一個完整年裡,碳減排支持工具2022年帶動減排了相當於一億噸的碳,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今後會繼續用這樣的工具來激勵整個金融業支持碳減排。
周小川表示,多個政策目標下,以及各種實現目標所用的多種工具之間,理論上會有一個最優的協調。他認為,要設計一個目標函數,每種目標各有權重以及其約束條件和價格,並把每種目標的約束條件和價格權重調節好,就可能實現碳減排路徑上多目標下的最優協調。
對於金融如何支持實現碳中和目標,周小川表示,金融業有很多市場都具有金融特性,未來碳市場和碳市場所涉及到的衍生品產品的發展和監管,是金融業非常擅長的領域。金融業應該幫助把碳市場建設好運行好,使得多個目標和多種工具之間實現自由協調。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表示,中國大陸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堅定不移,不僅僅是提出目標,還在扎扎實實推出一系列政策,開展了一系列行動。趙辰昕指出,國家發改委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為高品質發展提供的可靠保障,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