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媒走訪馬英九祖居 村民稱他祖父馬立安是個大善人

本文共1461字

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抵達湖南長沙,明天將前往父祖輩曾經世居的湖南湘潭祭祖。陸媒《澎湃新聞》已先一步到了湘潭縣實地探訪並搶先做了報導。報導中說,馬家祖墳和祖居所在的湘潭縣茶恩寺鎮和白石鎮,父老鄉親們正在為馬英九回鄉做準備。

馬英九今年去看母親秦厚修學生時代在長沙就讀的周南中學,而《澎湃新聞》的報導說,從周南中學出發,沿著筆直的芙蓉南路、107國道一路向南,只要行駛100公里便到了湘潭縣茶恩寺鎮雙陽村。從國道拐入一條上山的水泥小路,在山中行走四、五公里後,就看到一片開闊的水田,水田中央靜立著兩棵挺拔的柏樹,柏樹環抱著一座墳墓。這就是馬英九祖父馬立安之墓。

這個地方叫「茶恩寺鎮雙陽村長江坪」,離湘江不過數百米距離。而附近操著濃重湘潭口音的鄉親們告訴澎湃的記者說,「這裡是太陽山腳下,前面有個太陽山城隍廟,香火很旺 」。

目前通往馬英九祖父墳墓的公路兩側,已安裝了簇新的金屬護欄,墓地四周,也用紅色木板加寬環鋪。工人們還在緊張忙碌,墓側後方還要舖一個木板平台。

報導說,馬立安墓碑為漢白玉材質,刻著「顯考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立於「民國17年戊辰歲冬月」,落款為「男:人初、人松、人積,孫:英九、石」。

湖南本地媒體之前報導,《六修湖田馬氏族譜》及湖田馬氏的班輩歌「世士尚志,學遵大人,英才繼起……」,馬立安是「大」字輩、馬英九的父親是「人」字輩,馬英九的「英」字輩是湖田馬氏第22代。馬英九的爺爺名「大基」,號「立安」,父親名「人初」,號「鶴凌」。

報導說,馬立安墓前不時有村民過來圍觀。有年紀較輕的村民問碑上有馬英九的名字嗎?有年長者回道,「有啊,怎麼沒有。」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說,「我和馬英九都是英字輩。」多名馬姓村民都記得,幾年前馬英九的姐姐曾回來祭祖。一位馬姓老太回憶,「有一年湘江漲水,把那一塊都淹了,他們穿著長雨靴'掛山'(湖南當地上墳掃墓的一種說法)。」

澎湃新聞報導,馬立安墓與馬家祖居之間,分屬兩個緊鄰鄉鎮,相隔不過七八公里。駕車穿過太陽山,沿著湘江向北,就進入了白石鎮馬家堰村。馬家堰寺門前是馬立安曾經辦廠的地方,也是馬鶴凌幼時居住生活的地方。湘江邊河堤,至今仍保留著兩處名為「寺門前義渡」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是馬氏家族創辦的鴻興福鍋廠遺址,二是馬立安曾捐款修建的渡口。「寺門前義渡」附近一處山邊房屋即為馬英九家祖宅。

寺門前義渡口邊的一棵古槐樹,枯剩半截,報導說,1989年馬鶴凌收到他的親侄子劉肇禮給他拍攝的家鄉風物錄影帶,當他看到寺門這株老槐樹時,曾感慨萬千地寫了首詩,其中兩句是——廬墓已為荒草蝕,江鄉猶共古槐眠。

馬英九親表哥劉肇禮一直在湘潭,是個老中醫,現在還在對河易俗河開診所。當地村民說,「他爺爺我們一直都記得,馬大善人。」。

報導說,2008年,鄉民們將自清咸豐年間以來捐資修建義渡的幾塊碑文拼在一起,蓋一個亭子加以保護,題名「書善亭」。馬英九祖父馬立安的名字出現在宣統二年的「義渡加捐」的碑裡。

離「書善亭」幾十米遠的一塊黃土裸露空地,有一塊馬家祖業的屋基,名為「鴻興福鍋廠遺址」。2011年湖南省政府立牌公佈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說明稱,鴻興福鍋廠是馬氏家族創辦的一家生產耕具和炊具的企業,馬立安接管企業後,不斷發展壯大,擴大經營,利用寺門前碼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水運優勢,大規模經營糧食加工及運銷,其鍋暢銷湖南各縣。村民說,他爺爺是個好人,以前辦過鍋廠、米廠,有很多產業,對鄉親們都很好。」

湖南當地媒體報導稱,馬立安的治家家訓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馬英九將這副對聯掛在辦公室。

馬英九祖居地在寺門前義渡不遠處。義渡即免費過河的意思。  澎湃新聞
馬英九祖居地在寺門前義渡不遠處。義渡即免費過河的意思。  澎湃新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大陸首批來台駐點記者陳斌華 出任國台辦發言人
下一篇
歐盟提議制裁7家中企 陸商務部:希望歐方不要開啟惡劣先河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