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從藍海變紅海 中國電動車市場掀達爾文式競爭

本文共845字

中央社 記者吳柏緯上海28日電

中國電動車市場已逐步從藍海步入淘汰賽,中國與國際汽車製造商正在為在中國活下去展開一場「達爾文式的競爭」,只有少數的企業將成為贏家並生存下去,其餘將在市場中折戟。

去年中國的新車市場之中,純電動車與混和式電動車等新能源車就占了總銷售量的1/4左右,這個數字較2021年成長約1倍,於此同時,燃油車的銷量約下跌13%。然而這波發展浪潮似乎也已經面臨第一個瓶頸,隨著市場逐漸成熟,競爭激烈的局面,正面臨新一波淘汰賽。不只中國本土企業,跨國車廠也難以置身事外。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上海謀拓商務諮詢的資料顯示,今年迄今為止,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市場中,近2/3被4家中國車企和特斯拉「吃了下來」,光電動車巨頭比亞迪,就佔據了其中的38%。

報導提及,今年到目前為止的中國電動車市場銷售排行中僅有兩間外國車廠上榜,除特斯拉之外,德國的福斯汽車排名第8,然而銷量僅有2.5%。

報導提到,在中國出售的汽車中,已經有近1/3是電動車,對於仍試圖在中國從燃油車獲利的生產商而言,不祥之兆已經出現。現任謀拓商務諮詢負責人魯索(Bill Russo)表示,燃油車相較於電動車的價格優勢,正在被侵蝕。

報導分析,無論是中國車企或是國際車廠,接下來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很可能是整合。根據滙豐集團的資料,在2022年,中國近3/4的電動車銷售集中在前10大暢銷品牌,剩下的1/4由60多個電動車品牌競爭,「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數十家中國車企的未來看起來毫無前景」。

另據第一財經、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平安證券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的新興電動車品牌想要達到盈虧平衡,年營收規模預計為人民幣800億元(約新台幣3500億元)。按照目前每輛車價格在20到40萬元計算,年銷售量需要在20到40萬輛。「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資本市場趨於冷靜,融資難度增加,進一步加劇二線新勢力車企的生存危機。」

業內人士觀察,2023年將會是中國車市的一個拐點,面臨一波車企淘汰潮,部分當前檯面上知名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也可能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TikTok發動政治攻勢 難逃在美被剝離或禁用命運
下一篇
兩岸快遞/大陸發展太陽能、風電 新增發電規模將躍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