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首張藍色碳票福州頒發 海洋碳匯交易更豐富

本文共832字

聯合報 記者陳宥菘/即時報導

海洋(漁業)碳匯高峰論壇3日在福建省福州舉辦,論壇中頒發了大陸首張由海洋漁業部門備案確認的「藍色碳票」,這張藍色碳票約涵蓋171.8公頃的海域範圍,折算成碳減排量約為27,456噸。這張碳票的發行,也意味著中國大陸海洋碳匯交易方式更加多元化。

據人民網報導,「藍碳」又稱為海洋碳匯,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因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約三分之一的量由海洋吸收。而福州市連江縣是大陸全國水產第二大縣,大型藻類和貝類養殖總量近70萬噸,占全縣水產養殖總量9成,「固碳」潛力大,具有明顯的碳匯產業優勢和發展前景。

據中新網報導,3日論壇上,作為福州本土的海帶產業化企業億達食品公司,率先在連江「碳匯交易服務平台」完成了第一筆的海洋碳匯確權登記,由連江縣委書記陳勁松向該公司頒發此張藍色碳票。

福州連江縣副縣長張記歡指出,目前連江累計碳匯交易量超過6萬噸,經濟收入累計超過40萬(人民幣,下同)。報導指,連江作為大陸水產大縣,憑藉豐富的碳匯儲量,已接連創造了多個「第一」,例如,完成大陸第一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完成大陸第一個縣級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台上線,推動「福州市連江縣海洋碳匯管理暫行辦法」制定等等。

據了解,連江縣去年1月託「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海洋碳匯交易平台,完成1.5萬噸海水養殖漁業海洋碳匯交易項目,交易額12萬元,是大陸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隨後於去年9月發布了連江縣「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規劃」,陳勁鬆當時表示,這是在海洋碳匯領域又一重大探索和創新。

報導提到,3日論壇上,大陸海洋碳匯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索完善「藍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期待發揮海洋、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重要作用,從多個角度為大陸「碳匯漁業」發展獻策。

參與論壇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講席教授焦念志表示,海洋負排放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通過國際合作協同攻關、多學科交叉融合,探究海洋負排放過程機制,方能為全球海洋碳負排放提供智慧方案。

福州海洋資源豐富,有發展海洋碳匯交易的優勢,大陸首張藍色碳票3日於福州發行。圖為...
福州海洋資源豐富,有發展海洋碳匯交易的優勢,大陸首張藍色碳票3日於福州發行。圖為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定海灣。(取自福州日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聯想AI PC來了! 聯想:六款AI PC新品 率先在大陸面世
下一篇
兩岸快遞/ASML 不甩美方施壓 將在陸提供維修服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