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8字
中國教育諮詢機構近日發布報告稱近年中國青年掀起入鄉就業潮,薪水和就業滿意度皆提高;美國之音卻報導說,縣城薪水低、工作機會以政府機構為主,而且需要「靠關係」,實際情況頗艱難。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高等教育諮詢機構麥可思研究院近期發布「中國2018-2022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追蹤評價藍皮書」指出,近年越來越多畢業生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將目光轉向小城市,掀起入鄉就業潮。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統計數據,在縣城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從2018屆的人民幣4640元(下同,約新台幣20900元)上升到2022屆的5377元,就業滿意度也從2018屆的67%,上升到2022屆的76%。
針對該調查,美國之音21日報導,實際訪問兩名中國青年,他們認為該調查未反映實情。就讀觀光系的21歲魏姓同學表示,縣城工作機會少、薪水低、產業貧乏,除了政府機構,私人企業很難在當地生存。
魏姓同學舉重慶觀光服務領域為例,主要城市月薪2000至3000元,縣城僅有1000至1500元。這個數字與上述麥可思的數據有所落差。魏姓同學還說,以他在重慶就讀的學校為例,一班50人大約只有25人有工作機會,他們真實感受是「中國政府不會承認的失業率高達50%」。
另一名來自黑龍江農村、婚後落戶北京6年的蘇小姐表示,中國的下線城市非常靠關係,不像一線城市還能靠能力打拚,「好的飯碗、好的機會、好的單位,它全都是靠關係去流動的。山東地區、東北地帶特別重視這個,一線城市月入3萬又怎麼樣?在他們眼裡不如月薪3000的公務員守家待業,鐵飯碗吃到死。」
蘇小姐也指出,想留在一線城市不容易,青年月薪1萬扣掉開銷所剩無幾,迫使多數人在北京存夠錢後撤到二線城市生活。此外,北京、上海的戶口政策也讓許多年輕父母為了小孩的教育資源撤居至下線城市。
香港IMC Talent獵頭公司創辦人徐大為表示,中國一線城市目前缺乏發展紅利,經濟下滑、人才匯聚導致職缺競爭激烈、外資撤離造成失業率更嚴峻,使得外地青年安家落戶可能性低。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如成都、杭州和青島崛起,帶動產業遷移,也釋出大量人才需求,提供青年「掉頭轉向」的機會。
但徐大為也點出,縣城比起大城市,薪水待遇低、生活便利性差,且工作機會多需靠考公務員進入體制,更需要費心經營人際交往關係,不見得適合所有年輕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