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企境外可轉債 規模衝高

大陸企業熱衷借道境外可轉債融資。(路透)
大陸企業熱衷借道境外可轉債融資。(路透)

本文共738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大陸企業熱衷借道境外可轉債融資,根據金融數據供應商萬得(Wind)統計,截至本月6日,陸資企業的境外可轉債發行規模達到170.51億美元(約新台幣5,500億元),年增159.29%,創下歷史新高。分析認為,主因在於境外投資機構認購相對踴躍,背後則是境外投資機構針對可轉債有著「攻守兼備」的套利投資方式。

證券日報引述數據顯示,今年內總計有13家陸企在海外發行可轉債。其中,阿里巴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和紫金礦業分別以50億美元、35億美元和20億美元位居募資排行榜前三。

從發行期限來看,多為中期債務,5年期及以上占比達84.62%;發行票面利率較2023年整體有所下降,多數都在1%以下;從用途來看,除用於回購公司股份或美國存託憑證外,基本用於業務拓展、補充資金或償還債務。其中,網路企業為發行主力。前述13家陸企中有六家企業來自網路行業,占比達46.15%。

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稱,儘管今年前八個月美國聯準會將美元基準融資利率維持在5.25%至5.5%間,但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的可轉債利率相對較低,除了個別企業的境外可轉債發行利率突破5%,其餘都基本在1%以內。究其原因,是可轉債的股債兼備特性,令其發行利率相對較低。

對於發行熱絡,除了企業希望透過該方式降低融資成本、優化自身債務結構外,更重要的是投資者的青睞。

中證鵬元國際企業評級董事郭瑩分析,可轉債兼具股權和債權的雙重特性,既能夠享受股票上漲帶來的潛在高額回報,又有債券的保底保障,可說是「進可攻退可守」。具體而言,境外投資機構買入這些可轉債,等於買入「低價轉股」的期權。如果預期大陸上市企業估值回升,就會選擇「轉股」;反之若港股中概股股價繼續低迷,則選擇不轉股,等待可轉債到期拿回穩健的本金利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渝台周開幕 海協會長:為台企拓展大陸內銷創更好條件
下一篇
金梅接上海台辦主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