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8字
中國去年底宣布增發國債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5兆元),用於災後重建及防災減災。但多個省分審計發現,有工程未開工或進度緩慢,資金閒置。有學者稱,目前地方財政緊絀,小心個別地方挪用國債資金。
2023年中國多地出現暴雨、洪澇、颱風等災害,中國政府同年第4季增發1兆元國債,用於災後重建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當時有指這是中國政府救經濟的舉措之一。
中國國家發改委先前表示,1兆元的國債資金已於今年2月前全部下達各地方。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12日報導,近期多個省分公開了2023年當地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其中涉及使用1兆元國債的問題。
如山東審計報告發現,當地增發國債資金管理不嚴格,一些興建計劃資金未使用。截至2024年3月底,全省共收到增發國債資金313.16億元、涉及304個工程。其中9縣10個工程未按期開工,國債資金分別滯留在財政部門7.67億元和工程單位7300萬元。
山東審計報告還指出,當地一些增發國債計劃績效管理不規範。4縣6個計劃未設定績效目標或績效目標編制不仔細,涉及國債資金6.35億元。
湖北審計報告稱,增發國債資金未發揮效益。因前期準備不充分,6個縣31個工程未能如期開工,建設進度落後,13.46億元資金仍未使用。
河北審計報告稱,增發國債涉及的興建計劃分佈在全省13個市和雄安新區,涉及水利、交通、農業、市政等17個領域1114個工程,目前有101個工程及時開工或完工。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在政府債券使用計劃及資金使用中,計劃進度緩慢與資金閒置的問題一直存在,不僅在增發的國債中,在專項債中也比較突出。
羅志恆表示,興建計劃進度緩慢主要因前期準備不足及監管不夠到位。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計劃進度出現瓶頸時,難以被及時發現及得到有效解決,加劇了進度的落後。
中國的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表示,當前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較大,一些地方在「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出現困難,要小心個別地方挪用增發國債資金,影響資金使用效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