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13字
大陸房地產市場低迷,今年以來情況更加嚴峻,包括大陸央企和地方國企也開始謹慎購地。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4年前8個月,大陸土地成交金額為人民幣1.42兆元(新台幣6.4兆元)、年減31%,僅2021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經濟觀察報報導,隸屬大陸官方的中央企業、國有企業設定更嚴格標準,大幅減少購地,就怕投資錯誤出現爆雷。一名上市房企的財務負責人表示,一塊土地買錯了有可能讓公司爆雷,「一點不誇張」。
另一名在國有房企區域部任職、有10年投資經驗的王強表示,他們公司對房地產市場和土地市場研判的結論是,現今買地的風險依然較大,所以進一步緊縮了投資。
王強指出,公司在今年前8個月的整體投資額不到全年計畫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自今年起審查標準加大,從原來的8個增加到13個,得全部符合才能投資。
王強表示,先前他看上一塊地想參與競價,起拍價每平方公尺人民幣4.9萬元,目前地段周邊中古屋每平方公尺普遍低於人民幣5萬元,他預計約1年時間可以清盤。但總部認為,未來的利潤和去化難以平衡,不同意參加競拍。
王強的公司在今年初所規劃的投資額約人民幣100億元(新台幣450億元),但前8個月的權益拿地金額卻不到人民幣30億元(新台幣億135億元),相當於2023年1個月的拿地額。王強強調,不是不想拿地,而是大部分土地不符合投資要求。
權益購地金額是開發商在獲取土地使用權時所支付的總費用。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中國百大房企的「權益買地金額」比去年同期大減40%。
另一個房地產巨頭保利發展的業績顯示,上半年新拿12個專案,權益拿地金額人民幣109億元(新台幣491億元),不到2023年同期的一半。截至6月底,這家央企的土地儲備較年初下降了8%。
而中海地產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29億元(新台幣581億元),甚至不到2023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中海地產購地也越來越謹慎,2021年以來主要聚焦在一線和二線城市。今年上半年的投資中,一線城市比重達67%。
另一家國企廈門建發集團是近年積極購地的房企之一。但根據房地產數據平台克而瑞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建發購地金額為人民幣279億元(新台幣1,256億元),也不到2023年的4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