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9字
中國大陸財政部昨晚發布訊息,根據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9月25日起將停止執行共計34項原產於台灣地區的農產品免徵關稅政策,各項產品將恢復5%到20%不等關稅。專家表示,台灣對大陸的歧視性貿易是事實,就算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我們也是理虧的一方,回歸WTO的正常課關稅體制,才符合「最惠國待遇」的精神。
除了中國大陸近年屢次暫停我農漁產品輸入外,本次停止執行部分農漁產品免徵關稅政策,讓外界不免想到中國大陸商務部自2023年4月12日起,就台灣地區針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其後認定我政府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存在不平等的貿易壁壘的事實,同時也不符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
不過,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說,這次的取消關稅不完全是因為上次的貿易壁壘調查所致,因為兩岸都是WTO會員,台灣對大陸確實採取了不對等規範,當時兩岸簽訂ECFA的早收清單,後續還要談的服貿和貨貿都在太陽花事件後無法達成協議,使得現在仍無法促成兩岸的貿易自由,而兩岸在沒有自由貿易協定下,大陸當然也可以理直氣壯不執行免徵關稅政策,使得農產品一再變成兩岸的籌碼和犧牲品。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都過了10年的期限,兩岸ECFA或兩岸FTA協定協議(零關稅)確定無望,當然應該回歸WTO的正常課關稅體制,才符合「最惠國待遇」的天條。過去都是政治考量,中國大陸熱臉貼台灣的冷屁股,兩方均應回歸正常化,能遵循最基本的WTO體制的要求,就很不簡單了,其他不必有太多奢望。
農業部昨深夜指出,台灣近年積極開拓中國大陸以外高消費市場,本次34項農漁產品免徵關稅取消影響有限,不具名出口業者指出,中國大陸逐漸將台灣農產貿易走向正規化,但台灣目前已將農產外銷重心試圖轉移到其他市場,先前針對大陸對台農貿政策的變化,台灣已逐漸習慣(麻痺),故影響程度也已經逐漸縮小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