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3字
大陸昨晚宣布,將自25日起,停止執行對台灣34項農漁產品的免徵進口關稅政策。19日赴陸出席京台科技論壇的前行政院長、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受訪時稱,兩岸應透過「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等既有機制來協商討論,「不然怎麼解決問題?」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則提到,相較大陸正陸續對東協等地放寬關稅優惠,台灣農產品的競爭優勢勢必受到影響。
第27屆京台科技論壇19到21日在北京舉行,台灣方面由劉兆玄率兩岸企業家峰會等工商界代表出席。適逢大陸昨晚宣布,將對台灣34項農漁產品復徵進口關稅,是繼陸方今年5月底,公告第二批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清單後,又一對台重大經貿政策調整,成為受關注的場邊話題。
對於陸方陸續中止ECFA關稅減讓,調整對台農產品關稅政策,劉兆玄會後受訪坦言,ECFA是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的框架性協定,多年來執行的很好,也讓台灣受益不少,其本身就有一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透過這個既有機制來討論,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有媒體提問,兩岸現在似乎無法溝通,劉兆玄回應,「我想,要促成這個(兩岸溝通),不然怎麼解決問題?」
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受訪時也提到,過去在ECFA框架下,農委會和大陸有建立如兩岸農業智財權及商標協商機制等管道,但這八、九年來,兩岸完全沒有坐下來談,怎麼解決問題?他說,「不談你怎麼知道問題在哪裡?要怎麼解決?」且雙方也未就ECFA滿十年的延續進行研討。
在此之下,陳保基坦言,農民是無辜的,「本來可以,現在變成不可以」,「我種了一年了,你現在突然講說我不要了,這些東西怎麼辦?」所以一定會有影響。另就大陸持續推動對其他國家的最惠國稅率優惠,是否影響台灣農產品競爭力?他稱,當然有,並舉例大陸正加強與東協的貿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