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22字
黎巴嫩接連兩日發生大規模通訊設備爆炸事件,目前尚無任何組織或國家宣布對襲擊事件負責,不過外界普遍把矛頭指向以色列,而來自台灣及日本的涉事通訊設備製造商也引起關注。《南華早報》指出,這一系列由通信設備引發的致命爆炸,或將促使中國對電子產品武器化提高警惕。
《觀察者網》引述港媒《南華早報》18日報導,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研究員拉赫曼認為,中國大陸可能會有人懷疑台灣與美國相互勾結,而美國又是以色列的親密盟友,台灣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這場陰謀行動。中國大陸可能會以更懷疑的眼光看待美國及其盟友,以及台灣所生產的電子和通信產品,對台灣其他產業也採取更為謹慎的態度。
拉赫曼表示,這些爆炸事件說明以色列有能力利用數位手段和全球供應鏈中的隱秘聯繫,深入對手據點實施打擊,「這是一個非常規又巧妙的例子,融合數位和熱戰策略戰術,將普通的通信設備變成了(簡易爆炸裝置),而非通常的監視用途。」
拉赫曼進而指出,考慮到台灣有廠商牽涉其中,以及其與美國的勾結關係等因素,中國大陸可能會因此用更加懷疑的眼光看待美國及其盟友,以及台灣所生產的電子和通信產品。他分析稱,這表明大國及其強大盟友的軍事和情報機構,可以利用全球供應鏈或將其武器化,預先部署不對稱戰爭工具,在衝突期間或戰爭目標發生變化時啟動這些工具。
香港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萊文表示,以色列情報部門曾在上世紀90年代使用過類似手段,但這次規模更大。而且,此次事件的一個關鍵問題在於,這些爆炸物何時以及如何被放入呼叫器,是在台灣工廠裡、運往黎巴嫩途中,亦或是在運抵目的地之後,「在供應鏈過程中,炸藥安置地點距離台灣製造商越遠,距離像真主黨這樣的最終客戶越近,影響就越小。」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曼奇尼也表示,對中國和其他所有國家而言,這起事件表現出的設備武器化傾向令人極為擔憂,「這是朝著『自動化戰爭』方向邁出的又一步。在這類戰爭中,技術手段發揮重要作用,它不僅將設備武器化,還開發出可以通過遠程訊息(觸發)爆炸系統。這表明以色列在提高技術戰爭能力方面進行大量投資。」
中國防毒軟體廠商瑞星的唐威也指出,改裝後的設備能躲過檢查,說明策劃這次襲擊的勢力擁有成熟處理技術。對一般人來說,手機或汽車系統被駭客入侵導致爆炸的風險仍然「非常小」,因為需要突破複雜的電池保護系統。高強度手電筒和頭燈等使用電池供電設備的風險可能會更高。因為這些產品一旦有人事先動手腳,安裝用於遠端遙控的SIM卡,風險概率就會更高。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