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47字
賴清德總統今日在國慶演說除了重申「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還特別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向本報分析,這是針對大陸近期在國際上就聯大2758號決議案凸顯兩岸議題,以及大陸在國際上更堅定進行反獨促統的作為的回應。
張五岳觀察,賴總統演說從一開始破題的「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和最後結尾談到「創建中華民國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 ,相較於蔡英文前總統執政時談到中華民國,都是從1949年起算,而迴避掉1912年到1949年這段的事實,這是民進黨總統首度把中華民國國慶跟113年前中華民國的創建做一個歷史連結。
他認為,賴清德此次國慶演說開創出新意,針對中華民國的歷史做了很多訴求跟連結,既不避諱中華民國113年的歷史事實,但又凸顯了中華民國在台灣。
對北京而言,張五岳指出,雖然賴總統使用了兩次「兩岸」,可視作表達善意,但演說中的兩句話,包含「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正是北京最忌諱的,因此當然不會正面看待此次演說,也一定會批判。
他說明,北京極度反對「兩國互不隸屬」,相關作為包含要求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要支持中國統一,跟其他國家在領導人會談、或在建交公報上都要表達「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最近積極強化聯大2758號決議案更是如此。
張五岳認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等說法是就職演說提過的內容,此次國慶演說特別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正是與大陸近期在國際上就聯大2758號決議案凸顯兩岸議題,以及大陸在國際上更堅定進行反獨促統的作為有關。
賴總統在國慶演說中還呼籲中國大陸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發揮影響力,結束俄烏和中東衝突,也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平作出貢獻。
張五岳指出,這不僅呼應國際社會的訴求,即認為在中東問題跟以哈問題上,中國有一定的角色功能跟定位,同時,台海問題也是國際社會關注地緣政治可能變動的地方,中國作為當事一方,亦扮演重要角色。
他認為,賴總統巧妙且清楚地連結起以哈、俄烏跟台海等地緣政治問題,對國際宣傳一定有正面效益,但北京一定不會有任何正面看待,會認為賴總統反而用這種說法,聯合國際社會對北京加大施壓。
至於賴總統的演說是否引發北京高度反彈,甚至造成兩岸關係惡化?張五岳表示,北京對賴清德本就沒有信任基礎,這篇講話相較於520演說沒有其他更刺激性、挑釁性或激進性的作為,所以兩岸關係還是風險可控的。雖然仍沒辦法建立互信,但是伴隨美中領導人即將的對話以及APEC的會談,不用過度擔憂兩岸關係會出現惡化或結構性的改變。
另外,張五岳提到,賴總統對中華民國的歷史事實比較不會迴避,對於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更堅定與明確,這樣的講法似乎尋求到台灣內部獨派跟非獨派的公約數,對於選票極大化是有幫助的。且這種訴求將給在野黨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為在兩岸議題上來講,就難以透過意識形態去區隔對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