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新能源車利潤不均 中汽協:上游利潤吃撐 下游喝不到湯

廣汽集團曾慶洪日前在2022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陶侃是幫寧德時代打工。(記者林亞歆/攝影)
廣汽集團曾慶洪日前在2022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陶侃是幫寧德時代打工。(記者林亞歆/攝影)

本文共603字

聯合報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

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博弈加劇。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11日在中汽協記者會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大陸汽車行業利潤年減幅達到25.5%,同期營收僅下降4%,這是很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游企業利潤暴增,但下游企業卻「連湯都喝不到」。

陳士華認為,目前碳酸鋰價格十分畸型。他說,經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方案優化,動力電池的價格降了很多,但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把過去幾年的努力都攤掉了。

陳士華說,整個產業鏈中,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動力電池企業利潤其實也並不好。但鋰材料加工企業則有著極高的毛利率,已發布半年報的十幾家鋰材料加工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平均利潤達到人民幣35億元以上,而上游礦產公司則利潤更高。他呼籲上游企業理性定價,維持整個產業鏈長期的健康發展。

今年碳酸鋰價格高居不下,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噸51.5萬元。而華西證券在近日研報中分析,下半年新能源汽車下游產業鏈有趕工意願,將加大鋰鹽消耗,將支撐後續鋰鹽價格繼續走強。

此前,由於原材料價格飆漲,導致汽車廠利潤減損。廣州汽車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便調侃道:「目前動力電池成本佔到汽車總成本的40%至60%,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上述言論也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出面喊冤,他說「是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國車企愛馳陷入危機 2個月未發工資進停產狀態
下一篇
阿里參與RISC-V軟體生態計畫 啟動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